Page 242 - 中国书画夜场
P. 242
2559 黃賓虹 1865-1955 朱砂七言聯
清嘉慶 御制「萬春集慶」朱砂墨(背
面)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關於朱砂
用朱砂做顏料上溯殷商。世人所熟悉的甲骨文,「塗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紅色粉末,塗嵌在甲骨文的
刻痕中以示醒目。春秋末期的「侯馬盟書」也是用紅色礦物質顏料寫成的。隨著制墨工藝的發展,出現了五彩繽紛
的顏色墨,朱砂墨就是顏色墨的一種。它由朱砂、膠、冰片、中藥等原料製成,又稱丹砂、辰砂,粉末呈紅色。由
於顏色紅潤艷麗,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所以備受畫家鍾愛。朱砂墨比同等體積的黑色墨份量重,朱砂含量越高,
質量相對越好。聞之即有一股馨香中藥味撲鼻,淡雅沈樸,久聞不厭。
朱砂墨還有表達驅災闢邪的寓意,另作為中藥材,具有鎮靜、安神和殺菌、防蟲的效果。所以有些古字、畫
能歷經數百年甚至千年,也無蟲蛀蟲咬,且經久不褪色。除了獨特的功效,中國人愛朱砂,因為素以紅色為貴。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載:「朱砂紅者,多葉紅花花葉甚鮮,向日視之,如猩血。」此後,明薛鳳翔的《亳州牡
丹史》、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余鵬年的《曹州牡丹譜》、陳昊子的《花鏡》,一直到民國時期黃氏父子的
《花經》上均有記載,可見朱砂紅栽培之久,傳播之廣。明代《本草乘雅半偈》:(牡丹)一撒紅、鶴翎紅、朱砂
紅......朱砂紅者,多葉紅花,不知其所出,有民聞氏子者,善接花以為生,買地於崇真寺前,治花圃,有此花,洛陽
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著,花葉甚鮮,向日視之如猩血。
朱砂墨需用精細朱砂為原料,否則墨形不端、研出來的墨汁也不細滑,且因不可再生,產量日益減少,自古以
來,價值不言而喻。清代沈宗驀在其繪畫理論著作《芥舟學畫編 》中抒發議論 「 向有說朱砂四兩 須人工一 日。愚
則以為必須兩日。」 他認為四兩朱砂需要一天的人工才可以研磨出來的說法還不夠確切 ,以他看來必須要兩天功
夫 。這個觀點反映出此材料的難得與昂貴,自古以來非一般文士所能負擔得起,在古代主要是宮廷內使用,皇帝
每日用研磨好的朱砂墨進行審批折奏,也就是我們說的朱批。民國以降用途慢慢廣泛起來,如摘抄、批注、臨帖後
用於修正細節,傳統的繪畫中描繪鍾馗,寫經等等。在近現代繪畫中,最著名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素來挑剔紙墨
的李可染先生用偶然得到的乾隆朱砂顏料,以紅色畫面為主調,積墨加積色,層層積染,精心創作了數幅《萬山紅
遍》名作,充分顯示了傳統朱砂顏料無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