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中国书画夜场
P. 126

2533  李可染  1907-1989  荷塘清暑圖

























































                   新中國成立以來,畫家在體驗生活、外師造化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是他們
               的前輩所不能比擬的,這是20世紀畫家取得傑出成就的一個重要原因。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為中國畫的古訓。1950年,《人民美術》創刊號上發表了李可染《談中
               國畫的改造》,這是新中國美術史上專業刊物上首先發表的關於改造中國畫的文
               字。李可染在文中指出,“到了明清兩代,中國畫可以說是走著最為腐敗下降的道
               路。怎樣改造中國畫,便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我認為改造中國畫首要第一條,
               就是必須挖掘已經堵塞了六七百年的創作源泉。甚麼是創作源泉,古人說是造化,
               我們現在應當更進一步的說是生活。必須以最大的努力根據新的生活內容,來創造
               群眾需要的新的表現形式,創造新的民族作風。

                   1953年,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的畫家開始了山水寫生活動,此後全國仿效,山水
               畫家都希望通過寫生完成對舊山水畫的改造。六十年代初期,李可染開始超越對景
               創作,進入新的藝術境界,形成了成熟的「李家山水」面貌。他自稱進入了「採一
               煉十」的過程,在皴法、光的表現、構圖和意境各方面創下了自己一套嶄新的藝術
               語言。直到80年代,李可染先後10次到國內各地寫生。在他的藝術生涯中,他始終
               以質樸的感情進行山水畫的寫生和創作。正如他在1986年5月個人畫展前言中的自
               述:"1954年起我多次到大自然中觀察寫生,行程十數萬里,使我認識到:傳統必
               須受生活檢驗決定其優劣取捨,而新的創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發現了前人沒有發現
               的新規律,通過思維實踐發展而產生新的藝術境界和表現形式。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