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中国书画夜场
P. 119

齊白石擅長畫蝦,很多人卻不知道齊白石也愛畫荷花,他對荷花的觀
       察不比花在蝦身上的時間少。

          齊白石出身湘潭農家,早年在家鄉生活時,從新宅梅公祠到老屋星斗
       塘,「沿路水塘內,種的都是荷花,到花盛開之時, 在塘邊行走,一路
       香風,沁人心胸。」而種荷、栽藕、採剝蓮子,亦是鄉里人勞動生活的
       重要內容。有緣於此,齊白石一生對荷花情有獨鍾,晚年定居北京亦情
       牽故鄉,在遊覽北海時他寫下了「人生能約幾黃昏,往夢追思尚斷魂。
       五里新荷田上路,百梅祠到杏花村。閒看北海荷千頃,強說瀟湘水更
       清。岸上小亭終日臥,秋來無此雨聲聲。」將對家鄉的思念融化於碧波
       千頃的荷塘中。
          對於荷花圖的繪畫技巧,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寫道:「客論畫荷
       花法,枝幹欲直欲挺,花瓣欲緊欲密。余答曰:‘此語譬之詩家屬對,紅
       必對綠,花必對草,工則工矣,未免小家習氣。’」意思是畫荷不要拘於
       窠臼、不要流於習氣。

          他還說:「懊道人畫荷花,過於草率;八大山人亦畫此,過於太真。
       余能得其中否,自尚未信。世有知者,當不以余言為自誇。識者自當竊笑
       也。」他評價八大山人和李鱓畫荷或失於「執」,或失於「率」,而自謂
       兼得兩家所長。

          齊白石在吸取八大山人以及吳昌碩筆墨精神的基礎上,自創了「紅花
       墨葉」畫荷法:用飽滿的洋紅直接潑寫荷花,襯以黑呼呼的濃墨葉和用焦
       墨寫就的荷梗,在紅黑、濃淡、乾濕的對比變化中形成鮮明奔放的視覺效
       果。表現出濃郁的民間審美趣味,傳達了強烈的生命勃發意識。品味齊白
       石墨彩淋灕的紅花墨荷,不難聯想到宋人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荷花別樣紅」的詩句,而頗為巧合的是,齊白石於歷代詩文中,亦「喜觀
       宋人詩,愛其清朗閒淡,性所近也。」但與楊萬里這樣出身書香世家的純
       粹文人不同,來自農家的齊白石在荷畫創作中,更多地採用了一種平民的
       視角,表現出濃郁的民間審美趣味,生機盎然,天真爛漫!

          齊白石筆下的荷圖大多擁有固有的樂觀健朗的神氣,無論是殘荷、
       雨荷、紅荷,還是綴以蟲鳥的荷趣圖,荷花的形象皆挺拔而厚重,蒼勁而
       清健。白石老人生性樂觀,他的畫也與生俱來帶著一種喜悅的神情。白石
       老人作畫筆墨尚簡,大象希形,無多餘贅筆,在寥寥勾勒中傳達出許多餘
       緒。他畫的荷花造型洗練,分披的荷葉,欹斜的荷桿,嫣紅的荷瓣,飽滿
       的蓮房,構圖充滿張力,完全體現了他本人的精神狀態。
                                                                                                   2530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