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观美——中国书画专场
P. 65

高原,線條方中見             等反映社會主義新山河的作品,
                                         圓,柔中寓剛,再             但一直沒有畫對雲岡佛像的直接
                                         以側掌拍印,斑斑             表現,這大概是囿於當年政治環
                                         駁駁,自然成紋,             境。所以錢老到82歲高齡時特地
                                         水墨交融,變幻莫             以石窟中高13.7米的代表作品釋
                                         測,顯示   了山石           迦坐像為主要表現對象,還在這
                                         的厚重感。整個塔             幅《五游雲岡》的右邊特地題上
                   延安寶塔實景
                                         山雖然佔據了八成             「五游雲岡,寫此以志鴻爪」,
          的畫面,但因用墨都在山頭和山的左側 而空出了山的右下                          讓人讀之不勝感慨。
          角,所以看了覺得很自然,並不感到壓抑和淤塞。山頂上                                                         參考:
                                                                    畫家同時為了拉開石刻用
          在蒼松翠柏的簇擁下,代表延安標誌的寶塔 ,高矗在群山                                                        錢松喦《雲岡新貌》
                                                              線和人物用線的區別,增加對比                67×40.5cm  1965年作
          之。塔山左側下部與紙邊的夾角處,這塊不足畫面1/20的                                                       2011年拍賣成交價368萬元
                                                              度,畫中的遊人,其線條韻味就
          地方  ,一般畫家都置之不顧了,但老人卻畫上了延河大
                                                              不同於石刻了,似乎要流暢了許多。人物雖然勾勒簡單,
          橋。雖然著墨不多,但線條清晰沈著,虛而不浮,而且是
                                                              但動態稚拙、姿勢各異常,與眼前高大雄偉的石像形成了
          橫跨在「S」形的延水河上,既加強了畫面 的縱深度,真正
                                                              既有形象大小的視覺對比,又有暗示時代在不斷更替前進
          做到了咫尺千里效果,又恰 到好處地點出了第二主題「延
                                                              的時間對比。  圖中下方的一  片盛開的桃花,表明瞭又一
          水長流」。江 蘇省美術館原副館長馬鴻增先生是研究錢松
                                                              個春天的到來,既是對時代的謳歌,也是對大好歲月的期
          喦的專家。他在《錢松喦研究》一書中談到錢老的構圖、
                                                              許。
          章法時說:「錢松  每到一地,總  要上下左右回顧登高縱
          覽,先勾下一幅概 貌輪廓,以記其整體氣勢;再畫下有地
                                                                    《楚頌》是十二幅
          方特 徵、時代特徵的景物或建築;往往還要見景 生情寫下
                                                              作品中唯一的一件花鳥
          幾句詩文⋯⋯進入構思過程,他 更是慘淡經營,現實主義
                                                              作品。《楚頌帖》亦稱
          和浪漫主義相結 合,為創造各具特色的意境而煞費苦 心。
                                                              《種橘帖》、《買田陽羨
          ⋯⋯縱觀錢松喦作品的章法,面貌變化 多端,每端不離穩
                                                              帖》,  是蘇軾於元豐七年
          實。即使有些他人視為無法入畫之物,他也能巧運神思,
                                                              十月逗留陽羨時,在宜興
          妥帖安排, 且不失其民族特色。這種本領,連傅抱石也自
                                                              通貞觀郭知訓提舉家中寫
          感不及。」
                                                              成。錢松喦以《楚頌》為
                                       錢松喦1959年之前一            名,畫紅羽小鳥立於石榴
                                 直生活在蘇、錫、  常江南                枝頭,表達對故鄉的懷                       《楚頌》
                                 水鄉,至多到南京。60歲才                念之情。以指肚寫出石榴枝的枝葉,墨色濃淡相參,水墨
                                 作生平第一次遠游。先到塞                 淋灕,石榴枝葉間斷斷續續的穿插交錯,仍能體現出獨具
                                 上、經南口、居庸關、八達                 特色的「錢氏屋漏痕」的神韻,淡墨上復以濃墨勾勒,石
                                 嶺、官廳水庫,至山西大同                 榴似圓非圓,老辣生拙的味道,能體現出畫面的生機和鮮
                                 長女處。雲岡石窟在大同市                 活氣息。紅羽小鳥立於枝頭,縮首回望,安靜卻又警覺的
                                 西 南1 6 公里 武 周 山南 麓。          神情,生動逼真,惟妙惟肖。更為難的是,左側題款「東
                                 始建於北魏和平元年(公元                 坡懷種橘,我世住荊溪,欲效靈均頌,年年夢舊畦。」大
            《五游雲岡》  1981年作
                                 460年)依山開鑿,主要洞                字小字仍是用指墨書寫,墨色和水分的融合,不能像毛筆
          窟53個,造像五萬余尊,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儘管錢                          那樣調和成和諧的狀態,乾濕似乎隨意流淌,卻是毫無匠
          老以後數次往游,也畫了如《雲岡道中》、《雲岡新貌》                           心,得心應手之間,一任天機,妙造自然。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