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中国书画夜场
P. 146
2540
傅抱石 1904-1965 鏡泊飛泉
Fu Baoshi Waterfall
立軸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 ×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3,000,000-4,000,000
【題識】一九六三年冬,贛南歸來寫,傅抱石南京並記。
【印文】抱石之印、癸卯
【展覽】傅抱石、傅益瑤父女展,長野縣立美術館(日本),2022年7月23日-9月11日。
【出版】《傅抱石、傅益瑤父女展》第9頁,長野縣立美術館(日本),2022年。
【說明】附木盒。
【來源】原日本社會黨事務局長小林進先生舊藏。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點為中國香港,具體信息請聯繫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部工作人員。
1961年傅抱石與關山月到東北寫生期間,在鏡泊湖與 1961年傅抱石在天池寫生
吳作人(左一)、蕭淑芳(左三)、郁風(右三),余
本(右一)留影
對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初的一次東北之行,傅抱石自稱:「茲游奇絕冠平生」。此行歷時近四個月,行程四千多
里,足跡遍布吉林、哈爾濱、長白山、延邊、牡丹江、鏡泊湖、瀋陽、鞍山、千山、撫順等地,期間作畫課稿近百
餘幅。長期生活在江南的傅抱石,生平第一次親身體驗到了北國風光的無限壯美。這一次的寫生創作無疑是繼其兩
萬三千里寫生後的又一次體驗,對傅抱石此後的藝術創作影響甚大。
鏡泊湖為東北風光之精粹,傅抱石六十年代對於鏡泊湖的經營可謂佳作層出,於旅途之中已有此題材的作品,
曾於其中一幅中題下「此情此景,我能忘之乎,我能不畫乎」的字句。旅途後的數年,他不斷揣摩,一再創作,張
張或橫或竪,不同尺寸的變體畫,可見傅抱石對絕勝之境鏡泊湖的鍾愛;因其闊大流急,氣象雄豪,《鏡泊飛泉》
更成為此系列中的經典。傅抱石說:「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自始就是妙悟自然,富於現實精神的藝術創造,而不是單
純地訴說視覺的客觀描寫。」其作品的藝術魅力,正在於他拮取造化素材後,所作出的概括提煉和藝術誇張。在造
境過程中,他傾注了自我的理想和審美觀。
傅益瑤題內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