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无问西东1900-2000: 中国当代艺术特别专场
P. 122
无问西东 1900-2000: 中国当代艺术特别专场 Timeless Inner 1900-2000, A Special Sele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 (亦称菩萨坐);抽象夸张化的传统仕女开脸造型;线条圆润且富
艺术家而言,法国与它令人 构成感的身姿;身后背景分为三块矩形,两侧色深如帷幕,中间或
目不暇接的艺术浪潮有如 如背光,或为白墙、窗外景色;表示空间的红色线条横向分割画
难以忽视的远方灯塔,遥遥 面;人物身旁同样以完整正面的细颈瓶花作为与仕女同等意义的喻
映照在求索民族与超越民族 体符号。仕女宽衣博带,面部沿袭壁画人物中的凹凸阴影法,双手
的艺术之路上,吸引着一 或自然垂落,或持荷花、阮、笛、七弦琴等源自敦煌的物象,在不
批又一批青年艺术家素履 断唤起观者视觉记忆的联想中互补、同化、升华。
往之,在重洋彼岸观复内
心,观复中国。林风眠亦 本幅《仕女弹阮图》中仕女所弹奏的阮,为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
是其中之一。 因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乐,故得名并流行开来。到元
代时已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其音色清脆明亮、结实饱满、艺术表
美国《Life》杂志记者专访林风眠先生,
摄于1948年 此幅《仕女弹阮图》是林 现力丰富。在唐代敦煌壁画中亦有伎乐弹阮图像。阮为直柄、圆音
风眠1950年代探索东西艺术融合之路的丰硕成果。居于方形构图 箱,意天圆地方;四弦,十二柱,喻四季一年。天籁之音出竹山,
正中的女子,椭圆形的脸蛋、修长的脖颈与圆润的肩部,垂目颔 阮咸无端三四弦。
首,情动不喧于眸,而言于身,作品在娴熟的捕捉了仕女外形美姿
的同时,将东方仕女的雍容风度和优雅气韵展露无垠。这是林氏于 较之全景敞视的壁画,林风眠的仕女图是幽谧内观的。《仕女弹阮
五六十年代所形成的经典“风眠体”,也是艺术家三十余年艺术生 图》采林氏典型的“方形
涯的缩影。既掩映着二十年代林氏邂逅法国后期印象派和莫迪里阿 布阵”构图,大面积的黑
尼的影子,也有来自百年前敦煌匠人笔下妙法庄严、静观自在的观 白刷笔,将背景垂直分隔
音之相。 成具有明暗变化的三等
份,流丽的线条条和半透
早在留学法国期间,林风眠就受恩师启发,应到东方艺术中找寻创 明的阴影赋予画面一种光
作灵感,林氏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回国后醉心于传统文化的沿袭与 色照射下的逆光情境,为
揣摩。抗战期间,林风眠在重庆观摩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大展, 端坐于前的白色仕女注入
对敦煌留存的文化瑰宝心向往之,遂创作出一系列以敦煌为题的经 一股静幽柔美的空灵感。
典作品,其中设色、姿态等多应用借鉴了敦煌壁画的方法,以此作
为林氏“从民族形式中寻求一条出路”的形式来源。 女子结半跏趺坐于榻上,
重彩之上叠加的白线、白
1945至1964年间,林风眠先后定居于杭州和上海两地,迎来了艺术 粉,完美诠释透明的纱质
生涯中的高峰与黄金时期,期间创作大量现代美人、古装仕女、江 感觉创造出隐隐若现、层
南风景等作品,并创造性地将戏曲元素与形式语言融入画中。“敦 次丰富的中间色调变化,
煌”之后,他一改之前沉郁的画风,而转为逸笔草草,线条轻盈, 无疑是林风眠该时期笔下
设色澄澈明亮的画风,此一时期的人物多盘坐静思,情绪由强烈转 侍女的一抹亮色。蓝色的
为平和。 发带在乌黑秀发中若隐若
现,呼应左侧蓝色的花
从艺术家大量的古装仕女画中可以总结出“风眠体”的特征:汲灵 枝。身旁两侧如有两层交 张大千《水月观音图轴》1943年 镜心设
色特制画布 158.5×87.5 cm. 中国嘉德,
感于宋代小品,以方纸布阵;人物常居于正中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错的灰色屏风,宋瓷圆 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默斋掇英,
Lot428,成交价:RMB 101,200,000
中国嘉德 CHINA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