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P. 67

吴冠中 《西藏牦牛》1961年 纸板油画 46×61 cm.

                     吴冠中《两个藏民》1961年 纸本水彩 35×24 cm.

            色。从此,吴冠中开始使用“移花接木”“移山倒海”式的创作方                        “创作”的观念十分反感。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吴冠中代表着人类
            法来自由组织画面,达成他理想中的和谐构图,这种方法在吴老此                        在一切反艺术的时代对于艺术和美的执着追求,《格桑花儿开》、
            后数十年的写生中也屡见不鲜。                                       《康巴汉子》和《草原牧歌》即为这一追求的最好例证。正是靠这
                                                                 样的艺术家和画作,在艺术活动受到打击和压制的艰难时候,维系
            作为“移山倒海”方法最初的实践,《草原牧歌》取牧区“风吹草                        艺术传承的文脉方能不坠。
            低见牛羊”的意境,将羊群、牧民、牛群、篱笆和草原、远山、蓝
            天等多种高原代表性意象融于一炉,展现了吴冠中心中的纯美景
            致。画面中牛群笔意坚实凝厚,造型结构块面分明,颜色转折丰富
            节奏轻快,布局松紧有致,体现出画家留法时期所经受的严格西方
            古典主义训练。然而天空和草原的平面性处理却与之形成强烈对
            比,平展的用笔与单纯的赋色将辽阔的天地尽收笔底,吴冠中强调
            明暗对比,注意气氛和环境的感受,同时也在写生过程中发展和探
            索自己语言风格的痕迹在此表露无疑。

            60年代初,当吴冠中在“群众点头、专家鼓掌”的原则指引下,
            追求形式之美时,大多数中国画家走的是和他不同的道路。西藏之
            行中,吴冠中和董希文都是比较注意绘画性、表现性的,但董希文
            把这些作为表现社会、历史含义的手段,西藏的人和自然的美,不
            是他西藏之行的目的,他的目的是为《春到西藏》、《千年土地翻
                                                                 吴冠中《鸡冠花》1959年  布面油      吴冠中《夫人朱碧琴画像》1962年
            了身》这些具有政治主题的作品积累感情和形象素材。而吴冠中更                        画  73×51  cm.  中国嘉德,二十  布面油画 73×54 cm. 中国嘉德,
                                                                 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2019年11       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家专场,
            注意形象意境和形式美的追求,他对那种认为凡是写生、描写或刻                        月16日,Lot2015,成交价:RMB    2011年11月16日,Lot2129,成交
                                                                 14,950,000              价:RMB 4,600,000
            画具体对象的都是“习作”,只有描摹了事件、情节、故事的才算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