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P. 128

th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20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粉色的斑痕:家庭权力关系的烙印


                                                              从1992年的《创世篇》开始,张晓刚的“斑痕”就贯穿了整个“大
                                                              家庭”系列。这样一个超现实的细节,也成为《全家福No.1》画面
                                                              中含义最为隐晦的诉说。在本作中,一家三口的皮肤上都印着相似
                                                              的斑痕,张晓刚将其描绘成粉色的皮肤肌理。理解他们皮肤上的斑
                                                              痕,需要结合画面中张晓刚象征血缘静脉的“红线”——这条红线
                                                              穿过画中年轻母亲的肩膀、下巴,延伸到儿子的胸口和脖颈,在父
                                                              亲的心脏处停止。这意味着三人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关系,但同时也
                                                              暗示着束缚他们的枷锁。
          张晓刚工作照
              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诞生于1993年,直接灵感来源是老相
          张 册中的家庭合影,从这些五六十年代的老旧黑白照中,张晓
          刚第一次认真审视每一个个体的脸,他个人的记忆、以及一个群体
          的记忆,也都在这一张张老照片中呈现。尔后,“大家庭”系列在
          19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大获成功,引发国际性的广泛关注,成为
          艺术家标志性符号。但巨大的成功并未令张晓刚却步,反而是在日
          积月累的探索中,不断融入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将“大家庭”的
          意义一次次升华。

          本幅《血缘——大家庭:全家福No.1》是张晓刚“大家庭”系列成                       张晓刚《创世篇》创作草图,1992年
          熟阶段重要代表。画面主体沿用三口之家的标准合照模式,签名式
          的粉色斑痕与血缘线也同样保留。与此同时,本作打破常规地让一
                                                              “家庭不堪一击,血缘牢不可破”,张晓刚如此概括他的家庭观
          家人共用同一张脸孔,面部神情和眼波间的涟漪,以及将极具象征
                                                              念。他和父母始终处于一种冷淡且疏离的关系中:母亲的病造成他
          意味黄色和红色融于画面,都是以往之未所见。这张大型肖像作品
                                                              们之间的隔阂,父亲的沉默与压迫让他们长期处于对立的关系。特
          所承载的艺术家人生感悟让伫立画前的观者为之动容——有的记忆
                                                              殊年代的家中不能有“儿女情”,张晓刚和父母之间不会有发自内
          充满诗歌,有的记忆饱含眼泪,这张老照片像是一扇通往旧时代的
                                                              心的深刻交流,更不会有肢体的接触,因为这些都是被打压的“小
          大门,定格了逝去的记忆。
                                                              资产阶级”情调。在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家”的本义为祭祖
          此外,本作恢弘的尺幅亦属张晓刚作品中少有,历时四年才得以完                       的宗庙,是为了维护权力的产物,张晓刚与他的父母都在这层权力
          成。壁画式的尺幅也赋予它沉重的历史感,以宁谧且压迫的力量,                       压迫和禁忌下成长。这种血缘的相通和横亘一生的负担好似锁链,
          将血缘、权力、个人与集体的记忆,永久地凝刻在画里。                           画中每位家庭成员都被这条锁链所捆绑。

                                                              也因此,粉色斑痕的所指也变得更明确——它是被家庭权力之光灼
                                                              烧后留下的创伤;虽然最初只是父母一代人的观念意识受到了家庭
                                                              强权的压制,但这沉痛的作用力却在他们的肉体上留下难以泯灭的
                                                              斑痕,甚至潜入他们的基因,遗传给了下一代,于是在《全家福
                                                              No.1》中每个人的脸上都烙印相似的、遗传性的伤痕。而这种跨越
                                                              全球的普遍性的创伤记忆,也使得画中的血缘线和斑痕跨出了画
                                                              布,烙印在我们每一位观者的身上。



          张晓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家福”系列的创作素材
          左至右:50年代,张晓刚母亲、二哥,及父亲照片






          中国嘉德    CHINA GUARDIAN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