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P. 115
手法,使得底色与上层颜色融合,进
而显出光线的远近、密集之效果。回
到《门》的画面,我们便会发现,左
右两扇的门面一明一暗的色调,以及
由上及下逐渐开放的门缝,使得平面
的大门仿佛正在缓缓开启,光线从门
缝中溢出,照亮了右边的门面。从哲
学的角度审视,《门》的形式构成指
示出了王怀庆走的是一条“极高明而
道中庸”的路:在平面处理中见出空
间的深度,在具象表现中见出抽象精
神,在感性错觉中见出理性的原则,
王怀庆《天工开物-2》2004年 布面油画
256×200 cm. 在西方的表现技巧中见出东方的文化
内涵。
在风格来看,《门》虽较为接近美国的色域绘画,但其趣味却无疑是纯东
方的。他有意通过大面积的墨色色块排除了传统墨线的“写”的效果,
用接近于西方硬边绘画来表现“门”这一木制主体,赋予其硬度、密度与
实体感,随后用刮刀在其表面刻画了极为细密且富于变化的细节,营造出
了一种沧桑、斑驳的肌理效果,继而唤起了一种深沉、含蓄的情感基调,
极富东方艺术的人文色彩。色彩本是油画的优势,摒弃色彩而只用墨色,
正是要获得一种与传统审美意识相联系的单纯效果。吴冠中对此曾如此评
价:“作者竭力发挥‘黑’之威慑力,强调黑与白的交织,推敲肌理的铺
垫,经营无声有序的生存空间,以孕育童心”,可谓恰如其分地点出了王
怀庆的创作理念。
1979年,王怀庆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吴冠中先生。无
独有偶的是,吴冠中同样是在五六十年代在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中感受到
一种单纯的结构之美,继而将其发展到纯抽象领域。再往上溯不难发现,
吴冠中的两位先师潘天寿与林风眠同样注重形式结构与传统意趣的相互结
合。因此,王怀庆正是在领悟到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后,才完成了他的
“现代建筑”,甚或说,王怀庆的创作接续了抽象主义风格在中国的历史
文脉,而《门》无疑是他在九十年代深度理解传统理念与现代风格内涵后
的佳作。
画面中那两扇倾斜的漆制大门,因长年累日的风吹日晒而显露出的斑斑龟
裂,既富于真实感,也饱含着一种内涵于时间的宏伟感,最终带领观众通
过古旧的大门进入一个充满崇高感的溢美之地,这一超验的审美体验是纯
粹的西方抽象风格所不能企及和实现的。
正如评论家贾方舟所指出的:“王怀庆是真正在语言层面领悟了西方抽象
艺术的不可多得的一位中国艺术家,也是在对西方艺术的充分理解中,仍
然能在精神层面延续中国文脉的一位艺术家。他的艺术是从中国的文脉中
延伸出来的成果。他运用纯粹的绘画语言和材料语言所传达出的是一种厚
重的历史感与文化感,我们从他的画面中读出的是一个族群的记忆、一个
民族的阅历与沧桑。”作品《门》正是王怀庆基于古旧物象与现代风格,
为传统精神所树立的纪念碑,为民族记忆所创造的文化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