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1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251
本卷写于宾虹先生居京第二年。卷中青松杂树,遍植江
渚,有人停舟垂钓;江灭峦间,红叶绕屋,有人对坐倾谈;
山峦渐密,植被愈浓,人踪于此渺然。观者展卷细读,随景
深入,心境趋静,渐至安宁。
先生研习传统,推崇由元画入手,因其笔墨平正皆佳,其晚
年曾自言于古画中得益最多即是元画,“七十五至八十间”
临高房山、黄子久、王叔明最多,感悟亦最深。1937年居京
后,开始搜集明朝画人数据、作品,并与研究明朝历史学
家谢国桢、法籍收藏家杜博思常相往来,对明朝绘画颇有
心得,论画曾云“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
乃取明画之构图;而本卷题“野逸萧疎,饶有自得之致,识
者当能鉴之”则是从意境论明画之可取。
又题曰“点染经数寒暑,未克蒇事”,乃知非一次完成,以
习元人之华滋浑厚入手,掺以明人野逸萧疎之意趣,方终
成卷,而这亦是先生居京后体悟传统思路衍变之实例。
先生性不事媚人,居京期间多闭门习艺著述,1938年曾撰文
以“化蝶”之说喻学画三个时期,并自谓处于第二期“汲汲
孜孜,无日舍古画不观,闻有异品,务期寓目,自学笔墨时
时变易”。细观本卷,笔墨随景致之变,由疏入密,中锋之
笔,或圆或方或圈或点,或长或短或折或涩,形态万千,参
以浓淡之变,造化天然,悄然落于楮墨间,日后笔墨臻至化
境,于此已见端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