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
P. 200
可使通體圓融流暢,但又不失精神也。三曰精密:「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即壺蓋精度
甚佳,傾注時壺蓋不會輕易鬆脫掉落。「口內厚而狹,以防其缺」,疑是指壺流管壁較厚,通道較
狹,以防磕損。「氣眼外小內鉅,如喇叭形,故無窒塞不通之弊。」便是指壺蓋氣孔結構成喇叭
形,蓋內大,蓋頂小,出水時便能通氣順暢。而「貯佳茗經年嗅味不改」,則是指茶壺氣密性佳,
直可替代藏茶罐,茶葉存貯其中,一年後泡,風味也不會流失過多。高熙點評此乃邵大亨作品「前
人所未逮者」,所做壺式「魚化龍、曰一捆竹、曰風卷葵,」也是「他人莫能為。即為之,亦如婢
見夫人,無可髣髴。」邵大亨壺藝不只如此,上文所論皆「僅以精密勝,不足盡君技之妙。」意即
這些文字都還不足以描述大亨砂藝的全貌。
上文所言的大亨魚化龍、一捆竹等仿生塑器今尚存世,而魚龍、貼花泥塑的確能顯示大亨砂藝的精
緻、細密,而掇只等素器也顯示了大亨工藝的整嚴。不過就筆者所見之大亨傳器,大亨畢竟去古已
遠,其壺作的青銅古意,較存世明代諸家之作似乎並不明顯,但邵大亨是以藝術家創作陶藝的態度
摶砂作壺,而非工匠生產產品過活,故能一改清中以來紫砂壺的散漫無力,使砂藝復歸工整渾樸,
或許此即高熙「古制」之謂也。
邵大亨與時大彬
就紫砂發展史來看,明代時大彬與清代邵大亨可謂是前後輝映的一代巨匠,有趣的是兩人的際遇與
人格性情在某些方面竟有相似之處。前文曾引的《宜興荊溪縣新志》載邵大亨「年少而得名獨早。
彭年以精巧勝,大亨以渾樸勝。玉色晶光,氣韻溫雅,望而知為名手所製。大亨雖陶人,而性孤
憋,自高聲價,非值其困乏時,一壺千金,幾不可得,有邑令欲得之,購選泥色,招入署,啗以重
利留之。經旬,大亨故作劣者以應,令怒而杖之,亦不呼謈也。又為魚化龍壺……。」其中「性孤
憋,自高聲價」,正如時大彬「挑達迂疏,負氣自亢,士大夫索其壺,庀儀狀、通簡牘,乃為許
可。不者,雖甚貴倨,弗知也。」(葛應秋〈瓦壺記〉)。而邵大亨「非值其困乏時,一壺千金,
幾不可得」,正如大彬「必空乏久,又無從稱貸,始閉門竟日摶埴,始成一器」(徐應雷〈書時大
彬事〉)。又如兩人的創作態度,邵大亨是「雅善仿古,每博覽前人名作,輒心揣手摩,便欣然成
一器。否則終日無所作,或強為之,不能也。」(高熙〈茗壺說·贈邵大亨君〉)。時大彬則「或
三五月弗染指,或閉門便六七旬弗出,則解衣磅礡、科頭攘臂而為壺,專氣壹神,得心應手,品式
不主故常,奇奇怪怪,相逼而來。」(葛應秋〈瓦壺記〉)。兩人製陶都是「積意發憤,一二為而
已矣」。另外,邵大亨被縣令強留官署,「啗以重利留之。經旬,大亨故作劣者以應,令怒而杖
之,亦不呼謈也」,正如時大彬被「令邑追遣彬壺數十,三月弗應。令怒,逮下獄,竟坐獄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