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紫泥菁英---紫砂古器与近现代臻品
P. 197

一壺千金魚化龍


                                               【清 邵大亨製紫砂魚化龍壺】

                                                        文/ 黃健亮


                                                         作品簡介

                 此壺以上等天青泥摶製,胎成栗色,堅潤凝麗。壺身扁圓,周身精塑波浪筋紋線條,律動有秩。此

                 式慣稱魚化龍式,壓蓋上有贔屭坐頂,其背為鈕,傾注出湯時,輒探頭吐舌,奇思妙想,超逸絕

                 倫,為全器最勝處。龍龜泅水,牽扯出蓋面雲水紋,蕩漾至壺身,漾至一灣流,會於捺底足正中

                 心。壺身以堆泥、貼花、刻繪手法,於壺身兩側飾以一龍一魚,魚噓氣跳波,尚未登門化龍;龍則

                 半隱於水波間,探首吐珠,其尾現於壺把。全器氣度端穩,泥飾毫不含糊,線面清晰,活靈活現,
                 實為佳製。蓋內鈐「大亨」二字橢圓小章。

                                                    魚躍龍門,過而為龍

                 有關魚化龍傳說的文字紀錄最早見於漢代辛氏《三秦記》,此傳說進一步發展成魚、龍可以互變,

                 再轉化為「魚躍龍門,過而為龍」之義。古人即象取義,常常用以比擬士子寒窗苦讀,一夕榮登富

                 貴,聲價百倍的情狀,陶手納之,因以化作紫砂筋紋器的創作題材。

                 目前最知名的魚化龍壺首推清中葉紫砂名手邵大亨(1796-1850)所製。李景康(1890-1960)在

                 《陽羨砂壺圖考》中指出,邵大亨的魚化龍壺「或亦摹仿仲美遺器也」,並有詩云:「壺兮壺兮出

                 誰手,鬼斧神工原不朽。昔聞仲美象魚龍,夸奇欲把心肝嘔。」陳仲美(?-?),明中晚期摶砂名

                 手。周高起(1596-1645)《陽羨茗壺系》將其獨列〈神品〉,言其「好配壺土,意造諸玩……或龍
                 戲海濤,伸爪出目。」搭配李景康之語,可推周高起所見之「龍戲海濤,伸爪出目」,應即魚化龍

                 式的前身。雖然陳仲美「龍戲海濤,伸爪出目」的魚化龍式並未見傳世,但在《紫泥藏珍》一書中

                 著錄了一件清初銷歐紫砂〈龍戲海濤貼花壺〉,即出現活動龍頭的蓋頂設計,因此邵大亨的魚化龍

                 式應當是有所本的。

                                                     魚化龍式工藝賞析

                 光緒年間新修的《宜興荊谿縣新志·卷八·人物·藝術錄》談邵大亨時,記及「又為魚化龍壺,伸

                 縮吐注,靈妙天成。大亨死,其法遂絕。」地方史志特別提到魚化龍式,顯然是因為此式於陶手而
                 言有足夠代表性。砂藝屬於靜態的圖像藝術作品,邵大亨作為一高明的藝術家,乃擷取前代作品精

                 粹,靜中取動,使形象凝固在入窯經火那一剎那的藝術作品有了動靜,而更勝前代處,是再活動式

                 龍頭中又嵌入一舌,使茶壺出湯、停水之時,可以伸縮吐注。好似陳鳴遠見到前輩蓮花壺時,認為

                 「情思殊短」,於是「仿古法盡變」,創作出「蓮子活搖搖」的品式,而被觀者讚歎「壺妖」。邵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