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P. 98
Lot 937
17-18世纪
铜鎏金无量寿佛
来源:中国嘉德,2018年6月19日,Lot3084。
A RARE AND FINE GILT-BRONZE FIGURE OF AMITAYUS
TH
TH
17 /18 CENTURY
35.3cm.high
RMB: 3,800,000-5,800,000
USD: 527,800-805,600
佛告阿难:“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佛说无量寿经》
(公元3世纪,康僧铠译 )
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报身,象征远离灾疾,寿数无尽。 自公元3至5世纪之间《佛说无量
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先后被译成中文,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就成为了光明、寿数
无限量的化身 。 但中原佛教并没有在仪轨上将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区分开。根据图齐的研
究,是藏传佛教创造了阿弥陀佛的两种形式——无量光佛(如来相、持钵)和无量寿佛(菩
萨相、持宝瓶),以分别代表光明无尽和寿数无尽。
藏传佛教仪轨的无量寿佛,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汉、藏、蒙地区受到了大规模的崇拜 。清
朝的帝王们对无量寿佛的信仰尤其突出。康熙宫廷造像存世量较少,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无量
寿佛题材。一套尺寸较大、特点鲜明的康熙风格无量寿佛,有十余尊流通于市,可以说是康
熙宫廷造像的代表之作。至乾隆一朝,皇帝对无量寿佛的崇信有增无减,在孝圣宪皇太后和
乾隆皇帝的整数生辰,内务府和百官都会进献成千上万的无量寿佛作为寿礼。
无量寿佛题材在蒙古草原的流行程度同样不可小觑。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亲征葛尔丹途
中,随身携带的佛像作为礼品竟不够用,因此写信命皇太子胤礽急造数十尊无量寿佛,送至
前线赏赐蒙古王公。蒙古人崇拜无量寿佛的传统一路延续至20世纪初。1912年,八世哲布尊
丹巴返回蒙古登基称帝,他的支持者进献了一万尊无量寿佛为他的长寿祈福。直到今天的蒙
古,向无量寿佛祈求长寿仍是没有褪色的信仰。
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是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之子,阿巴
岱汗之曾孙。在他出生的前一年,远赴蒙古传法的觉囊派高僧多罗那他(Taranatha,1575-
1634年)在蒙古去世。在土谢图汗力主之下,一世哲布尊丹巴被确认为多罗那他的转世灵
童。3岁时第一次受戒,获法名扎纳巴扎尔(梵文Jnavajra, 意为“智慧金刚”)。清顺治
六年(1649年)15岁时入藏进修佛法,先后谒见四世班禅与五世达赖。由于五世达赖希望扩
大格鲁派在蒙古的势力,一世哲布尊丹巴在拉萨受到了百般优待。五世达赖不仅承认了他转
世灵童的身份,还正式授以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尊号。
两年后,扎纳巴扎尔携僧人以及各行工匠共约600余人返回蒙古,在喀尔喀全境兴建寺庙,
并大量铸造佛像。顺治十二年(1656年),他第一次派使节将作铸造像进献清廷。康熙
二十二年(1683年),他向康熙皇帝供奉佛像两尊。目前故宫博物院馆藏内的扎纳巴扎尔蒙
古造像共有7尊。这一时期扎纳巴扎尔正值壮年,他的创造力也达到了巅峰。甘丹寺所藏持
蒙古17世纪
金刚,乌兰巴托美术馆藏白度母、阿弥陀佛,以及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成交的哲布尊丹巴像 铜鎏金哲布尊丹巴·扎那巴扎尔
(图1),极有可能为这一时期扎纳巴扎尔亲造之像,代表了扎纳巴扎尔造像在艺术上登峰 高52cm
造极的成就。 成交价7302.5万人民币
本场这尊无量寿佛,集顶级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唯美、华丽、严谨的特点于一身,有可能是
流通于市场的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中尺寸最大的无量寿佛。遵循无量寿佛的标准仪轨,此像
几乎完全对称,更显庄严。全跏趺坐于双层莲座,双手置于腹前,朝上相迭作结禅定印,
上托长寿宝瓶。宽肩窄腰, 胸肌饱满, 健美的身型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佛陀微微颔首,目
光低垂,若有所思,面部表情祥和宁静。佛面圆满,额头略呈方形,鼻梁高挺,双唇微微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