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P. 101
起,造型上以尼泊尔早期造像为灵感。
头戴五叶佛冠,冠叶高耸 ;耳后宝璔、飘带俱全,深具东北印度帕拉艺术之风。耳铛呈
“S”形,状如水花,是同时期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比较典型的一个样式。发髻高耸,
余发自发髻底部分两股垂于肩膀 。发髻的形状与帕拉造像相似,而两股余发的形式明显受
到了尼泊尔早期造像的影响。与尼泊尔早期艺术不同的是,扎纳巴扎尔造像精湛的工艺将披
于肩上的发卷刻画得丝丝入扣,如浪花彼此追赶,沿着肩膀的曲线倾泻而下。
此像上身赤裸,身披璎珞,下身裹绕薄裳。项饰的形式特殊,共有四层。第一、二层为简单
的环状连珠,第三层为连在第二层的五串小环,第四层以相似的方式连于第三层。这个样式
在同类造像中是比较复杂的。另有一串长璎珞,从胸部两侧绕过双乳,垂于小腹。长璎珞勾
勒出佛祖上身的外轮廓,强调了胸部的挺拔和肌肉的膨胀感,这体现了草原民族对雄浑壮阔
风格的追求,与中原造像、西藏造像的气质都不同。
对正面与背面同等重视是扎纳巴扎尔造像的另一特点。从后方观察此像,腰背挺直,背部脊
柱下凹,两侧背肌的微隆,富有真实躯体的肌肉感。左肩斜批一条连珠长链,呈一条优美曲 铜鎏金金刚持
故宫博物院藏
线贴合背部垂落,从右侧大腿环至胸前。曲线连贯,连珠粒粒相连,颗颗均匀饱满 ;腰部
璎珞呈双排环垂下,环形各自弧度一致,形状对称,连珠小巧玲珑,一丝不苟,体现着扎纳
巴扎尔造像在细节上的极致追求。流通于市的同类造像中,此尊在装饰的繁缛程度、工艺的
精致程度上都首屈一指,可推测其在制造时极为重要的用途。
双层莲座,莲瓣略呈半圆形,肥厚饱满,瓣尖微翘,形状与东北印度帕拉王朝造像的莲瓣相
近。莲瓣周匝环绕,大小均匀,上下对齐,每个莲瓣边缘以阴刻线加以描摩。莲座上、下边
沿各饰一道大、小连珠纹。在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中,莲座形式类似的造像大多质量较高。
目前可举两例,一尊是故宫博物院藏扎纳巴扎尔风格持金刚(图2),另一尊是伦敦古董商
Rossi & Rossi经手、美国普里兹克家族旧藏的双身持金刚(图3)。
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曾制作过两尊无量寿佛,其中一件很可能就是藏于乌兰巴托崇仁
寺的无量寿佛,而另一件不知所踪。历史记载了某次扎纳巴扎尔在北京拜见康熙,皇帝请他
唱颂无量寿经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祈福的经过。因此,扎纳巴扎尔深知康熙皇帝对长生无极的
追求,很有可能曾经铸造无量寿佛进献康熙。 但是,目前故宫博物院所藏的7尊喀尔喀蒙古
蒙古铜鎏金双身持金刚
造像中,有一件25.5cm的无量寿佛(图4),细节上比较简单,年份应较扎纳巴扎尔本人的 高22cm
时代有一定差距。 Rossi&Rossi、普里兹克家族藏
除乌兰巴托崇仁寺所藏、疑为扎纳巴扎尔亲造的无量寿佛外,遍观海内外博物馆与拍卖市
场,此尊可能是目前出现的体量最大、工艺最精的无量寿佛。作为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
的又一力作,这件无量寿佛用其奢华的用料,精美的工艺,硕大的尺寸,庄严的气势,再次
证明了蒙古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扎纳巴扎尔风格造像超群的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
1. 罗文华:故宫藏蒙古铜佛像研究——试论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佛造像艺术风格的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
2. 罗文华:清康熙无量寿佛赏析,2009年。
3. 杨伯达:扎纳巴扎尔的鎏金铜造像艺术,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
4. 李翎:藏传佛教阿弥陀像研究,中国藏学,2004年(2)。
5. Getty, A., The Gods of Northern Buddhism, 牛津大学出版社,1914年。 蒙古铜鎏金无量寿佛
高25.5cm
6. Tsultem, N., The Eminent Mongolian Sculptor G. Zanabazar, State Publishing House,
故宫博物院藏
1982年。
7. Patricia Berger:Mongolia The Legacy of Chinggis Khan,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1995年。
8. 故宫博物院编:图像与风格——故宫藏传佛教造像(上),紫禁城出版社,2002
9. Rossi & Rossi:Thirty Years 1987-2016。
10. 刘大伟:试述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藏传佛教造像文化在喀尔喀蒙古的发展,内蒙古民族
大学学报,2014年5月,第40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