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小残卷斋藏善本碑帖
P. 68
2245 神谶碑》以隶书笔法写篆,起笔处极方且重,转折处外方内圆,下垂
处中锋收笔呈悬针状,棱角分明的字形显示了威严厚重的力量,为历
何焯、何元锡、朱为弼、何绍基 递藏 何元锡、叶志诜、严
代书家所称道。
可均、朱为弼、朱善旗、启功 题跋 此拓十六行“刊铭敷垂亿载”之“敷”字左下部未损,垂字稍
吴天发神谶碑 损。此本原为何焯何义门旧藏,后为金石家何元锡所得。嘉庆十四年
明拓本 (1809)何元锡将此拓奉赠即将北行的朱为弼椒堂先生,并题跋以志
1册25开 纸本 别。拓本在朱为弼处,先后有叶志诜、严可均借观、释文并题跋。拓
钤印:北海开国陆伀之印、伯昂书画、何元锡印、何氏金石、梦华 本卷端有朱为弼道光十年(1830)为何绍基子贞世讲题端,之后尚有
审定、何氏敬祉、蜨隐、当湖朱善旗建卿父珍藏、万流书屋所藏、 其子朱善旗咸丰辛亥(1851)十月长跋,从跋文可知,因为何绍基喜
李连庆 好研读此碑,朱为弼遂以此本相赠。卷尾有启功先生1978年8月一段
题识:1、此家义门先生所藏旧搨本,嘉庆十四秊(1809)清和月, 题跋。故宫藏存世最旧本,旧称宋拓,实为明初拓本。此本与故宫、
椒堂先生将北行,以此奉赠,即以志别。梦华何元锡识。钤印:古杭 上博藏本齐名,为存世前三早本之一。
何元锡印 2、“上天帝言”起至“示于山川□”止,二叚计四行, 何焯(1661-1722),字润千、屺瞻,晚号茶仙。江苏苏州人。清
是天玺纪功碑,以下乃天发神谶文也。第二叚第一行,“丙日”字下 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博览群籍,长于考订,精校勘古碑版,
作“土”形半字,第三叚第三行“ ”半字下、“文”字上是“觧” 工书法,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
字。第二叚第十二行“络”字上曾读旧本是“關”字,此本已不可 严可均(1762-1843),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湖州)
辨。第二叚第十五行“朖”字下是“而”字。嘉庆十五年(1810) 人。清嘉庆五年(1800)举人。精考据,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
二月二日,叶志诜补释。钤印:叶东卿、志诜私印 3、嘉庆十五年 六朝文》,著有《说文类考》《唐石经校文》《铁桥漫稿》等。
(1810),在都门叶氏平安馆借观茮堂同年所藏何义门旧拓本,善 何元锡(1766-1829),字梦华,又字敬祉,号蜨隐。钱塘(今
之。双钩一本而去。乌程严可均记。 4、天发神谶碑。道光十年庚 浙江杭州)人。清藏书家、金石学家。监生,官至主簿。嗜古成癖,
寅(1830)正月立春前一日,为子贞世讲题于知愧斋。为弼。 5、 精于目录学,富收藏,家多善本。古印收藏较富,与江炬香为金石
(碑文释文及考释略)梦华所临,为弼考释。钤印:为弼私印、尗 交。又精于簿录之学,所藏书、金石,多有条贯。
堂、赤心木 6、此何义门先生旧藏本。嘉庆己巳,先大夫北行,何 朱为弼(1771-1840),字右甫,号椒堂,又号颐斋。浙江平湖
梦华丈赠此为别,遂携至京师,久为叶东卿秊丈偕观。子贞同秊好 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道光间官至漕运总督。通经学,精揅
读此碑,先严因以赠之,后子贞太史续得是碑甚伙,暇时细校,皆不 金石之学,尤嗜钟鼎文。阮元督学浙江,创办诂经精舍,聘请为弼参
能出此本上。忆先人每得钟鼎文字搨本,恒辨释题识以付子贞昆仲。 与修辑《经籍纂诂》,并为阮元所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稿审
至道光乙未冬,养疴都门,犹以名人真迹楹帖等手自检点,曰将以畀 释、作序、编定成书。刻印上追秦汉。
子贞。秊丈文安公于丙申春来视疾,言次悉举以相授,曰文郎好此, 叶志诜(1779-1863),字东卿,又署淡翁、南阳,室名平安
为吾致之,病后有来乞书画者,皆却之。独力疾为子贞画梅,且题句 馆、怡怡草堂。湖北汉阳人。精金石之学,又工书法,所藏彝器甚
甚长。老人弃养今已十二秊矣。回念世谊之笃,近今罕觏。泫然!书 多。著有《金山鼎考》《平安馆诗文集》《神农木草经赞》等。
至此,适有客来同观,曰“会稽”“稽”字何以从“口”,大骇。予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
因考古文奇字从“口”者多,如古《尚书》 , ,宰辟父 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清道光
㪟 , ,师 ,季㜏鼎作 ,周淮父卣 ,齐 十六年(1836)进士。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律
侯镈 ,聘钟 ,古文 ,六书统 ,摭古 。况 算,诗类黄庭坚。嗜金石,精书法,遍临汉魏各碑,世皆重之。著有
旨酒旨甘,皆就口食,其义以从“口”为长,不必骇也。贞兄昔岁曾 《东洲诗文集》四十卷。
念善旗无此碑,言欲题识数语,俾为世守。时适其阍者入白事,予未 朱善旗(1800-1855),字大章,号建卿。浙江平湖人。嗣为朱为弼
及应而去。客曰,既曾言之,今何不遂留之。予曰,昔以此结翰墨 长子。清道光辛卯(1831)举人。官国子监助教,并署博士监丞、武英
缘,笃世今,好若㽞之,是薄俗所为,非先志也。客曰,璧完赵氏, 殿校理。幼承庭训,学有渊源。有《敬吾心室彝器款识》等传世。
珠还合浦,岂非佳话!予曰,此碑若如清风明月,不用钱买留亦可。 出版:《金石书画》第一卷,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第28-39页
今石已不存,与货贝相权,故不可留。客曰,此亦诚然,但世间旧拓 Former Collection of He Zhuo, etc. Annotated by He Yuanxi, etc.
尚不少,非如华山碑等,动值巨万,况是君家故物,子何硁硁守小廉 INSCRIPTION OF TIANFA SHENCHEN IN WU DYNASTY
若此?畣曰,近见有好攫取者,始以假借,终以干没,方深疾之,岂 Ming Dynasty rubbing
肯尤而效之!况人能辨一介,斯能辨万钟,安可以小而忽之?相与默 1 Volume Paper
然。客去。因书而归之。咸丰辛亥(1851)十月,朱善旗。钤印:朱 19.5×31.7cm 7 / 8×12 / 2 in
5
1
善旗印 7、此碑原石久毁,但得旧拓,即属瑰珍,况为诸家递藏之
本。题跋考释原委秩然,弥可宝也。连庆同志什袭护存,出示命题, 无底价
因书册尾。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启功识于首都西郊。钤印:功在禹
下、元白
提要:《吴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吴天玺元年(276)
刻,是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纪功。相传为皇象书,
但无确据。原碑立于江宁天禧寺,后移筹思亭,又移尊经阁、县学。
原石在宋时已断为三段,故又称《三段碑》。上段二十一行,行五
字,“诏遗”一行六字,“大吴”一行七字;中段十七行,行七字;
下段十行,行三、二、一字不等。原石上段有元佑六年胡宗师跋,
崇宁元年(1102)石豫亨刻跋,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耿定向又刻
跋。清代翁方纲又在石下段刻“北平翁方纲来观”七字。嘉庆十年
(1805)三月校官毛藻印刷《玉海》,不慎失火,此石尽毁。《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