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P. 20
君子之交寓梅石
伊秉绶《为钱泳绘梅石图》
伊秉绶 (1754-1815)宇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 (1789年) 进士,
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清嘉庆四年 (1799年)任惠州知府,嘉庆十年(1805年)任扬州
太守。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誉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
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
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可见其声名如皎日。
伊秉绶喜绘画,书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
人瞩目。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图作墨梅两支,古瘦漓漓,短者仰势,高者折枝俯下,并依拳石而生,出以水墨,画虽简
略,但能枯湿相发,浓淡自然,虚实相应,颇显匠心独运的妙理。款书:“立群先生仁兄,
卅年好友,今遇于扬州,作此正之,嘉庆十三年四月溯,小弟汀州伊秉绶记。”图中充溢着
浓郁的文人情志。
上款人“立群先生”即钱泳(1758-1844),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金石碑版学家。初名
鹤,字合仙,后更名泳,字立群,号梅溪、梅花溪居士,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于书法
尤工篆、隶,有《登楼杂记》、《履园丛话》等著作传世。史载,嘉庆十年前后,扬州连年
水灾,伊秉绶经两江总督铁保的推荐前往当地勘察灾情,并奉命出任扬州知府,直至卒于扬
州知府任上。而钱泳与扬州的关系亦非常密切,钱泳曾数次来扬。其时扬州盐商贾颂平的私
家园林“二分明月楼”的匾额就系钱泳所题。
伊秉绶与钱泳同为清中期的文坛巨子,同为清代乾嘉时期开一代风气的学者和重要书家,伊
秉绶更是乾嘉书坛碑学书法的实践者和集大成者。伊氏精篆、隶、行草书之外,亦善诗,喜
作墨梅,备受时人推崇,如此幅《为钱泳绘梅石图》,展示出其不拘泥成法,简淡秀逸,独
创一家的风范。伊秉绶爱梅同时还体现在他大量梅花题材的诗词当中。在其传世《留春草堂
诗抄》中就收录十数首之多。
此图以梅、石为题,正可寓意他与钱泳数十年相契的君子之交,立意何其高洁深远。由此图
可见“乾嘉学人”之间志同道合的笔墨酬唱,允为艺林佳话。
而此图的可贵之处还在于由清代嘉庆时期以及晚清的两位藏家的递藏印鉴,伴随作品进入观
赏者的视野。其一为“张氏芥航收藏书面印”,即为张井(1776-1835)的鉴藏印,张井,
字仪九,号芥航,又号畏堂,陕西鄜州中部县(今黄陵县)人,嘉庆六年进士。张井小伊
秉绶22岁,同为官员,张井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水利学家。道光间官河东河道,江南河道总
督,《清史稿》有载。张氏并有《三竹斋文钞》传世。其二“雨生审定”为邹邹文霖的收藏
印。邹文霖字雨生,晚清泰州人,著名书画鉴藏家。此作与伊秉绥隶书“遂性草堂”(2014
年保利拍卖 2300 万元成交)同为邹氏旧藏,可见其对伊秉绶的书画青睐有加。
1202 YI BINGSHOU PLUM AND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