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4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
P. 484
信五德思想,劝勉皇子从细微入手修身养性,以达到
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其第一篇即“寝门视膳”。目的
是宣讲儒家孝道。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儒家思想后来又将“孝”推及社会,移孝作忠。故自
汉以来,历代王朝均将“孝”作为治国之本。可以说,
“孝”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家庭价值观、社会伦
理道德和治国理念,也是传统宗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在传统四民社会,大量资料显示,商人经商致
富后,普遍重视对子弟的文化教育,他们的教育观是“学
而优则商”与“学而优则仕”两途兼顾,尤其徽商重
儒轻贾,非常重视儒家文化。绘画不仅为装饰,为审美,
为“炫富”,显然,如“问安视膳”这类主题性绘画,
还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现实意义,也更容易为
富商巨贾所接受。
目前已知袁江最早的作品作于康熙二十七年
(1688),最晚的作品作于乾隆十一年(1746)。此图作于
“癸卯春月”,即雍正元年(1723),是袁江成熟时期
的精品之作。画中央是重檐宫殿,殿后异石耸立,柳
树成荫,四角亭、棂星门、华表隐现,近景林木葱郁,
枝繁叶茂,三孔石拱桥作为桥梁将近景的侍从、鞍马
与主殿相贯通。殿宇、楼台纯用铁线描,笔笔精练,
毫发不离,曲尽其态。树木的绘法也是从宋人中而来,
叶片工细,染以深浅不同的墨绿,并画出桧树、柳树、
本幅绢本立轴,纵 187 厘米,横 100 厘米,画左 梧桐等不同树种,可谓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太湖石
上方题“视膳图。癸卯春月,邗上袁江画。” 从而得 以顿挫之笔勾出轮廓,用笔得宋人之严谨,湖石纯用
知此画的主题是“视膳”,描绘了侍官捧食,太子清 渲染而成。图中人物虽小而衣纹劲练,神态生动。此
晨视膳的场景。 图妙在将建筑、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敷色淡雅,借
“问安视膳”,最早载于《礼记 • 文王世子》。 助云气与树木的辅助使宫室若隐若现,宛若仙境。袁
周文王寝门视膳是有记载的中华民族最早的孝亲典范。 江曾为扬州的富商大贾图绘名园,不仅是园主藉以作
后因以“问安视膳”为儿子侍奉父母的礼法,即每日 为夸耀财富的自我满足,还具有导览图的性质,以此
必问安,每食必在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唐文宗 作为园主向文人邀约的展示。此幅在皇家宫苑中看到
开成二年》:“太子当鸡鸣而起,问安视膳。”也作“问 了文人园林山水审美的气象,应与其所观察的扬州园
寝视膳”“寝门视膳”。明万历年间,焦竑任皇长子 林环境有一定关联。画幅上方大片留白,烘托出宫禁
侍读时,为劝导皇长子朱常洛,撰写一部蒙学读本《养 的肃穆之感,极得宋人韵味。
正图解》,以图解形式通过历史典故、古人事迹,宣 在袁江的诠释之下,古代宫苑人物与宫殿建筑的
讲忠君、孝悌、诚信等儒家正统伦理道德与言论行为 互动,所唤起的并非对历史的怀古之情,更似于满足
规范,借古喻今,竭力阐释儒家纲常观念及仁义礼智 庶民社会对宫廷永恒逸乐而不可及的绮丽想象。
466 |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