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4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
P. 304
退墨苍茫乱笔真:
张大千盛年杰构《拟石溪山水》
翻看中国近现代画史,对于传统用功最深、涉猎最广、研习最精,且能融汇通达全为己用者,
当推张大千而少有能出其右之人。从早年受曾熙、李瑞清影响临习石涛算起,对于古人成法的精研
和借鉴,可以说贯穿张大千的整个艺术生涯,其一生所参详摹习的对象,自明清上追宋元,再经敦
煌面壁融继盛唐,而其中用功最深者,当推董巨、王蒙、四僧诸家。
四僧中,大千用功最深者当为清湘、八大,论者在言及爰翁画学渊源时亦多以清湘、八大相谈。
而若细探,石溪上人也是大千精为研习并反复临摹宗法的对象。大千绘画开蒙之师曾熙酷爱“二溪”,
大千早年拜入其门下时,便藉缘观临过多幅藏于其处的石溪传世真迹。交游于沪上时期,大千常与
庞虚斋、吴湖帆、陈巨来等名噪一时的海上收藏家盘桓。其时沪上颇形成了一股收藏“四僧”的风尚,
大千在与沪上藏家往来论画鉴画的过程中,常能见到石溪传世真迹。单论大千自己,亦不乏石溪真
迹入藏。根据 1943 年出版的《大风堂书画录》和 1954 年出版的《大风堂名迹》记录,张大千至少
曾有四幅石溪传世画作入藏。故而,多年的观摹品读,对于石溪的绘画风格,想必大千当能稔熟于心,
写其之画亦可成竹在胸。
据文献资料和传世作品显示,张大千曾应好友黄君璧请,于 1939 年为其作《仿石溪垂钓图》,
其上题跋曰“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大千与黄君璧
订交于 1931 年,可见在他们相交之前,便常仿石溪画法。据傅申研究,大千在上世纪 20 年代便能
仿作出足以乱真的石溪,而在 1930 年前后则是其“伪作黄山画派作品最多的时期,其中以石涛、梅清、
石溪为大多数”。可见,大千尚在弱冠之时便对石溪画风谙熟于胸,至其而立,
更是信手拈来。虽然自 30 年代末期,大千的兴趣逐渐转向董巨王蒙,但其
对石溪的摹写亦偶有所作。只不过石溪自玄宰而上窥子久,后来的大千对子
久已颇有心得,对石溪自然也愈加得心应手,且能参以己意,自出机杼。
此幅《拟石溪山水》作于 1948 年春日,画上题诗为黄姬水《过史孝廉
冰壶馆》。是时大千多居成都,正值其年富力强之际,敦煌之行的积淀和战
后一批清宫旧藏书画的收藏,使得张大千的心情极为舒畅。与先贤名迹的朝
夕相对,使大千笔下的山川烟云更为飘渺鲜活,多年来血战古人的功夫达到
了巅峰状态。从抗战胜利后到离开大陆前的数年中,张大千精品迭出,这批
画作在今天看来也无愧是张大千平生巅峰之作。此外,抗战时期大千局促于
后方已久,早已静极思动,故在此年于香港、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多次展
览。其中,该年 5 月 8 日,张大千在上海举办“张大千近作展”,是次展览
公认为张大千盛年临古创作的巅峰。本次展览共有 99 件作品展出,其中“拟
石溪”作品仅两件:一为编号 49《拟石溪溪山无尽卷》,另一为编号 57《拟
张大千作画
286 |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