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
P. 18
「树不仅是生命的标志,也是艺术的标志。生命之树长青,其实是艺术
生命长青,人总是要死去的,艺术才能跨越时代。」
—吴冠中
1976 年,吴冠中带领一班小学生去山东渔村写生,“青岛”为其 1974 至 1976 年
间经常踏青采风的地点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师,吴冠中一生都 的解除以及与家人的团聚,令吴冠中心情愉悦,这时的他又
致力于“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在东西方视野中寻找共通 能够全心投入到心爱的绘画之中,进而迎来了一个佳作辈出
之处,以现代艺术的理念 的创作黄金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仍然延续了下放劳动时期的
和形式元素,将油画与水 “乡土写实风格”,但同时艺术家开始尝试将油画、水彩画
墨画的语言彼此融合,不 和水墨画的技法融会贯通,尤其是在重拾水墨之后,他的技
断创造出新的视觉图式。 法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创作于1974年的《青岛雪松》
吴冠中的油画创作起始于 即为吴冠中油画风格转折期的代表之作,不仅以新颖的取景
五十年代,早期作品多为 方式和裁剪组合开启了其风景绘画的新时期,更预示着中国
城市风景。七十年代对画 现代油画进入到一个更自由和个性化的阶段。
家而言是一个非常特殊的
时期,在经历了下放河北 在吴冠中的艺术生涯中,以“青岛风景”为主题的油画创作共
李村劳动改造,以及在长 有十一件。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人文风
达七、八年的时间内被禁 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吴冠中一直对青岛钟爱有加,
止作画之后,1974年吴冠 并在七十年代中期多次赴青岛写生。除1975年应邀赴青岛为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1124 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从李村返回北京。禁令 坦赞铁路进行主题创作之外,1976年春,吴冠中还曾带学生
吴 冠 中 粹 集 主 岛 青 作 创 题
《青岛红楼》 46×61cm 油彩木板 1975 年作 《青岛》 46×61cm 木板油画 1975 年作
上海中华艺术宫藏 2015 年春拍 成交价:HKD 38,9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