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文津——中国书画
P. 166

早年,孙中山先生不断通过开展革命活动、创建革命组织、                         本作出自南北朝鲍照句“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小人
            传播革命思想,来开展救国建国的伟大事业。虽然,在革命                         总是限于狭渺的境界,又怎么能理解旷士的高尚怀抱。以此
            道路上,几经挫折与失败。但是,他的爱国热情和救国志向,                        来形容“革命圣人”张静江真是在合适不过。观孙氏所书此
            从未被磨灭。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位伟大政                         三字巨构,结体皆呈扁势,线条浑圆紧密,似颜真卿、苏东坡。
            治家、革命家、思想家、艺术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                         又气象雍容,开阔雄浑、朗健清逸,字字独立却气脉浑整,
            的坚强意志。                                             颇有唐人写经之楷则。观其运笔较为严谨,看起来有着隶书
                                                               的功底,笔法稳健,字体雄浑,不疾不徐。用墨讲究,重笔
            孙先生与上款人静江先生早在 1905 年赴法的轮船上便已相
                                                               之下还写出枯笔,尤显苍劲古朴。此作虽用大笔书写,用线
            识,之后便成为终身挚友。静江先生一直为孙中山的革命事
                                                               却毫无燥气,可见其笔笔端重,胎息深厚,无潦草从事者。
            业筹资助款,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所以张静江先是“胁迫”
                                                               孙先生的字自始至终都贯彻着一种正大、沉毅、豪迈的阳刚
            堂兄张石铭借款,又将舅舅庞青城以及南浔富豪拉入同盟会,
                                                               精神和恢弘独特的美感,在雍和中透着高雅不俗。他将建立
            支持革命。孙张二人有着超乎常情的革命友情,1925 年孙中
                                                               伟大事业过程中的思考与感悟,融于书法,送给张静江先生。
            山在北京病重,同样病重已久的张静江北上探视,因此他成
                                                               这既是对同道的勉励,又是对伟大事业总会在持续奋斗中实
            为孙中山病危时签署遗嘱的首位在场证明人。没有张静江的
                                                               现之信念的肯定,反映了他高阔的人生格局和坚毅向上的品
            慷慨解囊,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根本无法进行。由此可见,张
                                                               格。
            静江和孙中山的关系非同一般。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