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中国书画夜场
P. 86
2521
張大千 1899-1983 五畝開池沼
Zhang Daqian A Scholar Amidst the Splashed-Colour Landscape
鏡心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 cm. / × / in. 约 . 平尺
RMB: 1,000,000-1,200,000
【題識】五畝開池沼,千株種松檜。蠻荒吾老矣,此意無人會。六十二年癸丑五月廿二日,似歐雄仁兄法正,
爰翁七十有五歲。
【印文】大千父、張爰之印、大千豪髮
【出版】1.《97年春季拍賣會·趙寶榮收藏書畫》封面,榮寶藝術品拍賣公司,1997年6月。
2.《藝林集粹—香港藝苑藏畫集》(貳)第171頁,香港藝苑出版社,1999 年。
3.《書畫拍賣集成(1995-2002)──張大千》第99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1月。
【來源】朵雲軒2002秋,Lot 238。
【說明】朵雲軒舊藏。
張大千《南山瑞翠》北京保利 1973年張大千在舊金山創作
2011春,成交價:RMB 6,210,000
著名畫家葉淺予曾對張大千在晚年的潑墨與潑彩有自己的看法,他說「有人認為(他) 的潑彩法是受西方新
流派的影響,我認為是次要的。我們知道,墨法中的潑墨法由來已久,其成因是水墨運用的大膽創造,既使運筆簡
化,又得形象渾厚。在運用復筆重色的基礎上,大膽創造潑彩法,是順理成章,必然要走的一步。」
張大千的破墨山水是一種成功的展現,它不但保持著中國畫的精神,而且憑借水墨韻味,傳達了畫中的意境,
讓畫家所賦山水畫面的個人感情色彩,具有一種不陳舊的水情墨意。在巴西時期,從總體上看他已完全進入大潑寫
時代。其實,潑墨繪技,古來就有,只是各家用法不同。如早年潘天壽也善於潑墨,他取調好的大碟墨色,拿筆將
它推下紙面,然後再用筆將墨色推開,構成各種形象。張大千則不然,他將調好的墨直接傾瀉在紙上,由其汁水白
然散開,再用筆去推開,而且濃淡墨色分兩次推潑,中間需待稍乾,其方法似乎更富「現代性」,因而對於破墨的
個性發揮較多一些。他曾與人在談藝中說出了下面一段精辟見解「濃墨不破,便無層次;淡墨不破,便乏韻味。墨
為形,水為氣,氣行形乃活。」可見,在運用破墨技法中是基於傳統思維的。
此幅創作於癸丑年(1973年)的潑彩山水便是他晚年變法之後的成熟作品,墨彩布滿整個畫面,具有強烈的現
代意味。他先用潑墨作為底色,在墨色未乾透的時候,將石青、石綠等色重疊其上,以大筆觸層層渲染,使得色彩
與墨彩自然混合,厚重而不失細節的靈動。待筆墨稍乾,他再度用花青塗抹天上的雲,使得山色與雲煙得以融合,
山間的高士則為畫面增添了勃勃生機。 出版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