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中国书画夜场
P. 70

Lot 2517  齊白石  1864-1957  三秋圖





















                   窗前容易又秋聲,小院牆根蟋蟀鳴。

                   稚子隔窗問爺道,今朝紅葉昨朝青。

                                 ——齊白石



                   傷春悲秋,是中國傳統士人文化的重要主題。從最早的《詩經》開始,這一主題貫穿士
               人文化始終。儘管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在於以「春」「秋」寄意抒情,或發抒對於宇宙亙古、時
               間易逝之嘆息,或直寫對於人生失意、旅途羈絆之傷感,其中名篇如宋子淵《九辨》庾等子山
               《哀江南》歐陽永叔《秋聲賦》等,不勝枚舉;而郁達夫名作《故都的秋》則一篇冠絕現代文
               壇,成為絕唱。

                   齊白石寫秋色,喜歡以楓葉、菊花、海棠、寒蟬、雁來紅、蟋蟀、螞蚱等他兒時常見之物
               來描繪,設色以洋紅、藤黃為主,赭石、青綠並施的形式來表現秋天的顏色,寫意花卉與工筆
               草蟲在同一個畫面中互相配合,雖然季節與冬天臨近,但生機無限,活力動人。
                   其中,最令人稱贊的是他筆下栩栩如生的草蟲。從《白石老人自述》:「那時(1931年)令
               弟仲葛、仲麥,還不到二十歲。暑假放假,常常陪伴著我,活潑可愛。我看他們撲蝴蝶、捉蜻
               蜓,撲捉到了,都給我作了繪畫的標本。清晨和傍晚,又同他們觀察草叢中蟲豸跳躍,池塘里
               魚蝦游動,種種姿態,也都成我筆下資料。」中可以看到:雖然這些草蟲在湘潭是尋常可見的
               微小之物,但齊白石在很早就對這些很難被人重視的生命給予了關注。

                   除了關注,齊白石還對它們給予高度尊重。齊白石有詩雲:「窗前容易又秋聲,小院牆根
               蟋蟀鳴。稚子隔窗問爺道,今朝紅葉昨朝青。」引口語入詩,極樸素又極有味「窗前容易又秋
               聲」,齊白石的感嘆沒有悲涼,秋風起了,秋蟲叫了,菊花黃了,生命流動著,顏色鮮艷的,
               表達的語氣是平淡,但意緒確實悠遠綿長的。

                   草蟲在白石筆下有兩種寫法:寫意與工筆。尤以工筆最勝。黎錦熙《齊白石年譜》1902年
                                                的按語中如此寫道:辛丑(1901)以前,白石的畫
                                                以工筆為主,草蟲早就傳神。因為他家一直養草
                                                蟲——紡織娘、蚱蜢、蝗蟲之類,還有其他生物,
                                                他時常注視其特點,做直接寫生的練習,歷時既
                                                久,自然傳神。

                                                    因為自然傳神,求工筆草蟲畫者,絡繹不絕,
                                                這一點在齊白石的《庚申日記》(1920年)五月十九條
                                                記:「余十八年前為蟲寫照,得七八隻,今年帶來
                                                京師,請樊樊山先生題記。由此人皆見之,所求者
                                                無不求畫此數蟲。」得到印證。直至今天的藝術品
               齊白石 花卉蟋蟀團扇 絹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          市場,白石老人的工筆草蟲畫,依然備受追捧。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