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中国书画夜场
P. 50
慕賢居珍藏 Lot2508-Lot2511
峨峨東嶽高 秀極衝青天
1976年6月,吳冠中結束了在膠東半島為時三個多月的開門辦學,乘車返回北京。途經
濟南時他遊覽了泉城名勝,之後到泰安爬泰山,看日出、觀松海,並在泰山上住了五天四
晚。泰山中天門的幾處松樹群落令吳冠中感到非常矚目,尤其是號稱「五大夫松」的「五
松亭」使他駐足凝視,並在整張宣紙上畫了五株蒼松。後來他以這幅草稿為基礎,畫了著
名的油畫《松魂》。1980年春,吳冠中再次經過濟南,到泰山、曲阜、微山湖寫生。泰山的
一切都在吳冠中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本幅《憶泰山高峰》為吳冠中
在八十年代以獨特的藝術語言憶寫
印象中的泰山高峰勝景的傑作。畫
中大量的直線、折線、曲線及弧線
交叉組合,雅致大方,變幻莫測,
猶如音樂一般起伏跌宕。山石形狀
各異,卻無一不磅礡、巍峨,妙在
似與不似之間。畫面極富東方神
韻,不過運筆並不追求傳統意義上
的筆鋒和頓挫,而是流暢、明快、
吳冠中 泰山黑龍潭上高峰 寫生稿 飄逸的。在疾徐揮灑間凸現的節奏
感、韻律美,使畫面產生一種全新
的美感。既有傳統中國畫之氣韻,又有西方繪畫之形式趣味。與巍峨雄峰的抽象相對應的
是,山間絕壁上點綴的松樹,接近於傳統水墨畫。用淡淡的赭石點燃,植根於千仞絕壁之
上,給人以「生命可以如此頑強」之感動。整幅畫作將形式之美與優雅的意境完美地融合
在一起,且尺幅巨大,氣勢磅礡,是吳冠中點線色彩系列中甚為難得的一件。
吳冠中非常強調於中國畫中的了「留白」。這點可能源於他對家鄉的熱愛與忠誠,他
出生於江南水鄉,對於小橋流水、白牆青瓦有著深切的眷戀,他一輩子都執著於江南水鄉
景色線條的纖細與柔美以及畫面中大量的留白感。
除此之外,對於點的運用是吳冠中對中西方繪畫藝術道路的探索,點在吳冠中的作品
中常常被用來概括樹葉、草木、門窗、人物、衣衫等。或多或少或色彩不同的點,在其畫
面上因位置和大小差異從而形成了千變萬化的畫面效果,點在吳冠中的畫面中已經精煉成
了純粹的視覺符號。《憶泰山高峰》中的點錯落有致地鋪蓋在畫面上,形成了一股獨特的
節奏感,它們就像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在五線譜上奏出美妙的音樂。很多人認為,吳冠
中對於「點」的創新完全是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但實際上,吳冠中在「點」的樣式上借
鑒了石濤、潘天壽以及梵高的技巧,再結合他對於自然事物的觀察加以運用,所以這些點
才顯得如此靈動,給畫面增添些許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