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中国书画夜场
P. 46
翰墨因緣壯大觀
─徐邦達的《唐宋詩意冊》
梅鶴圃
徐邦達與已去世的謝稚柳、啓功等被稱為當代書畫鑒定的“国眼”。他的雅號「徐半尺」更體現了他在古
書畫鑒定上的敏感、熟稔和權威。更為世人所未熟知的,是他的書法和繪畫。
實際上徐邦達的鑒定生涯,始於他的書畫創作。徐邦達自14歲便開始從蘇州老畫師李濤(醉石)學畫,在
他稍後的老師趙時棢(叔孺)、吳湖帆、馮超然、陳定山等人也都是書畫皆擅的一時名家。20世紀40年代,徐
邦達在海上即有畫名,曾舉辦過一次個人畫展。
《翰墨因緣冊》創作於1987年,冊中《古松》頁題款中有「時年七十有七」,《秋山迭翠》和《杜工部詩意》
二頁記干支「丁卯」(1987)「丁卯七月」,時間相符。以徐邦達的創作數量和目前的癱瘓狀態,這一時
間的作品已經屬其中晚期的創作。相較於徐氏早年山水畫的精工清雅,中年以後的畫作中則更明顯地透露出一
種傳統文人畫家的風格情趣,兼以米點山水法,勾點染相間,筆墨益顯放逸,畫面多呈現一種朗闊又茂密的
情調。此冊所作古人詩意圖,則必據於其意,整體畫法仍宗於四王,法則稍變則又具20世紀山水畫的某些新面
貌。偶有兼之吳湖帆所擅之設色法,色調亦古雅清潤。另有《張繼〈楓橋夜泊〉詩意》頁屬年款「一九八八
年」並記「補圖」,類似記述的還有《歸雲擁林去山村》、《酌泉賞槐》、《落霞孤鶩》三頁,可見作者逾一
年後曾對此冊中未曾畫完或不是十分滿意的幾張作了一些補充、調整—這在徐邦達一些重要的作品中,也是
常見的題款內容。依據《唐宋詩意冊》的題跋內容可知,此冊系徐邦達在北京時畫給「模賢先生」,冊中鈐有
「至愛」、「慕賢珍藏」、「慕賢珍藏」、「梅縣鄒氏模賢珍藏書畫之章」等收藏印數方。「模賢」為慕賢居
主人鄒模賢,曾與徐邦達、陸儼少、蕭平等人交往密切。徐邦達留此冊頁在手中長達一年余,且再次修改,多
半也因為與慕賢居主人交情,不願泛泛應酬了事。
此冊封面題簽「翰墨因緣」為陸儼少(1909-1993)所題,冊內首
簽「徐邦達先生山水精品冊」為蕭平(1942-)所題,當為鄒氏持冊所
請。冊末有陸儼少長篇跋語,記述自己與徐邦達在二十來歲時在蒿山
草堂相識及今懷人之情。跋中評論徐邦達「沉湎捲軸精鑒別,有董狐
之目。然其餘暇偶近筆硯,如此冊亦非時史所能及也。而深藏不求人
知,故可貴也。模賢得此,其寶藏勿失。」顯示了當時陸儼少這位山
水畫巨擘對徐邦達的山水畫亦青眼相加。在目前的藝術市場上,徐邦
達的真跡出現的不多,精品更少,此冊則真跡無疑,且為其中晚年的
上乘之作,《秋山迭泉》和《古松》等數頁則堪稱精品,更值得關注
徐邦達的藏家收藏。
陸儼少題跋及題簽
慕賢居主人與作者徐邦達 1989年陸儼少為本作題跋 慕賢居收藏印「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