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5 - 中国书画夜场
P. 265
徐园一角
吳昌碩《秋 色斑斕》 吳昌碩《牡丹 1916年南社徐園雅集
(寫徐氏園林一角) 佛手》 中國美
術館藏
吳昌碩兼具蒼茫古厚的金石篆隸和恣意爛漫的藝術思想,以創造性的、前所未有的、獨具個性
意象,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傳統寫意藝術的形式結構;橫掃陳墨腐跡的鐵筆鋒芒,張揚了中國傳統文
化的瑰麗與中國文人筆墨精神。詩意寓意美、跌宕構成美、金石古拙美和篆籀樸野美,形成吳昌碩
「缶廬四美」。他所呈現的人性品格、形式、構成、色彩燦爛與中國筆墨,既詮釋了中國文化藝術
的獨特,又包涵了中國文人精神的全部,是幀便是畫家藝術思想的最好詮釋。
此圖信手揮灑,真情流溢筆端,以湖石、柏樹、水仙等題材入畫,畫中翠綠的水仙,蒼翠的柏
樹,橙黃的香櫞,寓意平安長壽,事業常青。筆法雋逸灑脫,極具清逸雅淡之氣。用墨、設色也恰
到好處,用墨濃淡相宜,設色俏麗鮮艷,雅妍相兼,吳昌碩喜用復色,色墨混合,易於表現渾厚、
淡雅、和諧、清明的格調。雙勾敷色的水仙花,更體現了吳氏運筆遒勁古拙的獨特風韻。
畫中左右兩次題跋,吳昌碩寫明此畫緣由:「昨涉趣徐氏園林,見石畔置古柏一盆,蒼翠欲
滴,歸寓塗成,略綴花果以成是幀。衰年弄筆,隨興所至,無所謂似不似也。」【缶廬集】詩抄中
記載:「徐氏園林——行行身入綺羅天,花氣如潮復似煙。點綴夕陽人不識,老夫扶杖白鷗邊。」
另外附圖:吳昌碩《秋色斑斕》題記:「戊午涼秋,寫滬上徐氏園林一角。」陳無我在《老上海
三十年聞見錄》中寫道:三十年前,上海有名園三,其最久者為徐園。上海徐園,又名「雙清別
墅」,以清幽雅致的中華園林景致和文人雅集聞名海上。徐園佔地僅3畝左右且園外無景可借,造
園主人疊山理水,植木栽花,使山石、花木、亭榭、水體融為一體,園中間是以「鴻印軒」為主的
建築與假山、林木隔水相望。徐棣山遵循「隱居求志」的造園思想,力求通過造園擺脫「紅塵名
利」奴役,獲得精神上的提升。
徐園還是民初上海有名的文社淞社和春音詞社雅集之所。淞社成立之日,即癸丑年上巳
(1913年4月9日),以周慶雲、劉承乾主席,22人雅集於此。其後陸續加入者有繆荃孫、朱祖
謀、吳昌碩、章櫺、徐乃昌、惲毓珂、惲毓齡等一大批前清遺老舊臣。由此可見吳昌碩經常到訪
徐氏園林並甚是喜愛。
吳昌碩繪畫造型受兩漢雕塑及顏真卿美學思想影響,以充滿張力的外向圓弧形為物象形態,完
全超脫了自然物形的細節對筆墨抒寫的拘束,代之以簡約、概括的筆墨語言符號,同時因筆著墨不
均勻,別有一股生辣的味道。他所堅守的筆墨和構圖理念對整個中國畫史產生了原創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