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二十世纪艺术夜场
P. 77
中,屋头的一抹红瓦成为
点睛之笔,增强了视觉冲
击力。屋前的花圃被打理
得活力井然,黄色、粉色
的花朵点缀其间,一派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场
景。房屋主人虽未直接现
身,其对于生活的热情、生
命的热爱已然彰显无疑了。
Lot 160 在“执笔劝得春光住—苏天赐百年诞辰纪念展”展览现场,2022年4 《山景》是苏天赐油画中 苏天赐《西湖雨朦朦》1983年 布面 油画
月7日至5月7日,嘉德艺术中心,北京 65×64.9 cm.
国化道路上的佳作。画面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艺术夜场,2023年6月
笔触灵动自由,用色和 13日,Lot 1685, 成交价:RMB 1,150,000
天赐早年师从林风眠,受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理论影响颇深, 谐,呈现了丰富的绿色色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勾勒出物体
苏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致力于探索中国油画独特表现方法, 的轮廓和质感,前景辅以点彩法,与背景的平铺大笔触呈现对比,
结合传统山水的笔法,以油画呈现独具东方韵味的江南水乡。 使得画面富有节奏感。苏天赐以“高远”的传统山水构图,自山下
仰山巅,将前景、中景和远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宏大的画面
197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苏天赐曾写过一篇文章描述他当时的 效果,颇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之势。
心境。概括地说,当他又站在画布前,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同年高考恢复,执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的苏天赐开始招收研究生。随 正如苏天赐所说:“艺术发自至情,成在执着。”艺术源于内心的
后,他带领首届研究生进行了一次难得的考察旅行,沿水路,富 情感,而伟大的作品需要持之以恒的执着。他坚信只有将情感融入
春江、新安江、瓯江等地完成了长途 艺术创作,并坚守初衷,才能创造出杰出的作品。《山景》正是这
旅行写生。在这段旅途中,苏天赐心 种情感和执着的结晶,展示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
情愉悦,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正处在积 受,给人以清新而悠远的美感。
极向上发展的时期,充满了改革开放
的活力;另一方面,在历经沉寂多年
之后,苏天赐对于艺术的追求有了全
新的思考。《山景》的创作即受此次
旅行的启发,完成于这一重要时间节
点。
画面整体呈现为左右对称的格局,以
一条小路引导观者视线,通向山脚下
一户人家,颇似杜甫“花径不曾缘客
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之诗意,邀请
观者进入这个可望、可行、可游、可
苏天赐 《漓江》1992年 布面 油画 65.5×111.5 cm.
范宽《谿山行旅图》北宋 居的画中世界。山峰巍峨耸立,山下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艺术夜场,2021年5月20日,Lot 2063
绢本 笔墨 206.3×103.3 cm. 的房屋遗世独立,在绿色环绕的氛围 成交价: RMB 2,300,000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