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中国书画夜场
P. 82
2523 徐悲鴻 1895-1953 四喜圖
徐悲鴻與何光耀
1939年1月,徐悲鴻孤身從香港乘船抵達新加坡,這是他人生中第六次踏上南洋星洲地
域,隨身帶著畢生全部心血的一千多幅重要作品和自己的珍藏,期間曾到過印度、仰光,和
多次往來馬來半島,舉辦畫展為中國抗日籌款,1942年初離開。
何光耀(1903-1942),祖籍廣東四邑,生於新加坡。幼好藝術,復研習建築,一九二七
年考取註冊建築師執照,乃當地首位獲此專業資格之華人。先後服務於公私機構,一九三三
年在經濟大蕭條下,成立個人建築公司,策劃承辦多個項目,範圍廣涉私人住宅、商鋪、教
堂、學校、醫院等。其建築風格甚受歐洲現代主義影響,乃當地現代風格建築之先驅者,如
何光耀,像片現藏於何
虎豹別墅、格蘭芝路別墅等,皆為其代表作。 光耀家族。
新加坡 虎豹別墅(左)與格蘭芝路別墅(右)
藝友同道:何光耀與徐悲鴻的交往
何光耀先生還是新加坡藝術界最活躍的成員之一,除了領導華人美術研究會之外,他也在星期天在家中準備繪
畫材料,邀請藝術家會面並作畫。一九三九年三月中旬,徐悲鴻在新加坡維多利亞紀念堂舉行規模最盛之個展,何
光耀即贊助者之一,畫展籌賑券認購人中便有何光耀的身影。
何氏活躍於當地美術界,又為華人美術研究會中堅人物,興趣相近,故兩人交往頗切。1939年七月,何氏建設
位於寅傑路三十五號之大宅,徐悲鴻作《平安雙吉》慶賀。9月,何氏大宅落成,徐悲鴻寫篆書六言聯再次慶賀。
此後徐悲鴻時常作客何氏家中,為其作速寫,又為何氏伉儷及其子何國雄作全家福油畫。悲鴻星馬往來間,仍與他
保持聯繫。1941年另作《狸奴戲蝶》贈與何氏。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星洲淪陷,1942年2月15日,何光耀與張汝器、莊有釗因參與抗日活動而遭日軍殺
害。徐悲鴻在日後的回憶中對何光耀三人被害感到十分哀痛:「潮州人張汝器,早年赴法、德兩國學畫,功力很
深。歸至南洋新加坡,與妹夫莊有釗及建築家何光耀倡導美術,連年舉行作品展覽,作品多且好,又熱心公益。新
加坡淪陷,三人皆殉難,至堪痛惜」。
1939年,徐悲鴻在何光耀家中即席 徐悲鴻為何光耀繪畫之速寫(現藏於何 徐悲鴻為何光耀一家畫像
揮毫,何光耀(左)、黃載靈在旁 光耀家族)
欣賞。(像片現藏於何光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