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中国书画夜场
P. 47
為同體材作品撰文的構思, 可以想見他在水屋或者游船上俯視、平視,左右瞭望,像看寬銀幕電影,演的是船隻進
行曲。 船與船織成了緯線,人和遠處的水屋以及椰樹織成經線,縱橫交錯地將所有的空間分割成塊面世界,斑斕
的色彩分布又構成了鑲嵌世界。線、塊面與色點的合奏只是為了表現整體感受:彩色繽紛的曼谷遠郊,眼花繚亂的
水上市場。這些線、塊與色點都直接展現在白紙上,沒有底色烘托,顯得更自由自在,有立體派、抽象派、蒙德里
安、克里……在似與不似之間表現出了曼谷遠郊水上市場欣欣向榮的的意態。整幅畫佈局簡約而巧妙,點、線、面
交錯穿插而形成的複雜結構,用彩色的幾何塊面,弧線與曲線的搭配構成了豐富多變的畫面,在繁與簡之間探索著
一種極富視覺張力的繪畫表現形式,繁而不亂,華而不雜,既有現代構成之趣,又有傳統山水畫的意境,堪稱吳冠
中藝術成熟期作品之一。
吳冠中對水彩這一媒介極為看重,他早期主攻油畫,兼攻傳統國畫,在這東西方兩大畫種之間,水彩起了溝通
作用。他曾說:」我的水彩畫,其實就是水墨畫的變種。" "油畫中攙進了水分,是受了水彩畫的影響",「水彩,
水彩,其特 點就是在‘水’和‘彩’。不發揮水的長處,它就比不上油畫和粉畫的表現力 度,不發揮彩的特點,
比之水墨畫的神韻又見遜色。但它妙在水色結合……」 吳冠中早年留學法國,開始時他的水彩畫風格直接受印象
派的影響,比較寫實,屬於較純正的西洋傳統,比如他1948年畫的《巴黎郊外的教堂》等作品。回國後,他開始以
東方美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形成了重形式、講對比、求明快,具有濃厚民族特點的水彩畫面貌。他從70年代中期開
始作水墨畫,幾十年的艱辛終於找到了得心應手、風格迥異的新的形式,從此後他就很少畫水彩畫了。80年代他偶
爾畫幾幅水彩,也參加北京水彩畫會的年展,但與五六十年代的風格迥然不同,比如他畫的《香港之夜》,勾勾染
染,簡中有繁,在具象抽象之間畫出了他自己的藝術見解。
此時,把素描和水彩相結合的鋼筆水彩創作序列雖然數量有限但不乏佳作。自杭州藝專時期,在林風眠的教
導下以寫生走出戶外、去觀察自然,藉此訓練敏銳的心眼,素描即是是吳冠中究其一生不輟的工具與重要的藝術表
達。如其自言「從藝六十年,寫生六十年」,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正為其素描寫生創作黃金時期,同時對於水彩
的運用也到達如火純青的境界:「我畫水彩就用大筆畫,水分易足,後用小筆勾。有些陰影處的豐富對象(屋檐,
斗拱)用覆筆,即:用筆先調彩色,尖頭蘸墨,畫時先墨點到紙上,然後用力一轉,調上去很豐富。」鋼筆水彩儘
管畫面上並沒有過多鋪陳色彩,但通過點、線、面的穿插交錯,以及虛實相生、疏密有致的佈局,營造出一種抑揚
頓挫的韻律感和節奏感。整體上用筆爽利峻邁,色彩鮮艷亮麗,畫風新穎奇異,打破了寫生和寫意之間的局限,描
繪出介於現實與抽象之間的心靈風景,恰合乎石濤的「我用我法」、自抒胸臆的論點。市場對此類作品也給出了熱
烈的回應。比如近三年來,鋼筆水彩作品《人人盡說畫布街》(1990年)、《巴黎蒙馬特》(1989年)、《得雲茶
樓》均以高價釋出。藏家對於吳冠中速寫精品的追捧可見一斑。
2019香港拍賣會 吳冠中 1989年作 《巴黎蒙馬 2018香港拍賣會 吳冠中 1990年作 《人人盡說花布
特》 40.7×31cm 成交價RMB 2,351,250 街》 53.3×47.7cm 成交價RMB 6,17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