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0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520

王一平捐给上博的清代伊秉绶铭半壁端砚拓片                                      王一平在宛平路家中




           父亲遵嘱践行始终。谢稚柳和沈剑知都是文管会顾问,父亲因收                           是近现代书画,一部分是购买收藏的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
           藏古代书画而与他们相识交往, 1957年兼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后打                        人作品,仅齐白石作品父亲就买了十几幅,另一部分是现代书画

           交道就更多了。谢稚柳精于古代书画鉴定,在古代书画收藏方面                           如沈尹默、林风眠、吴湖帆、贺天健、谢稚柳、白蕉、朱屺瞻、唐
           给予父亲很多帮助和指导,他和夫人陈佩秋后来也为父亲创作了                           云、来楚生、关良、陆俨少、赖少其、陈佩秋等海派大师的作品以
           不少精彩书画作品,其中一些重量级精品,父亲以后都捐赠给了上                          及外地部分有代表性的书画大师的作品,如杭州黄宾虹、潘天
           海博物馆,他们夫妇是父亲收藏生涯中的书画知音和知心朋友。                           寿,南京傅抱石、林散之,北京李可染、李苦禅、黄胄,广东关山
                                                                  月、黎雄才,济南于希宁,天津孙其峰等。我认为现代书画家们的
           1961年底,父亲在杭州休养期间,专程去拜访了国画大师潘天寿,                        作品是父亲收藏体系中的亮点,因为父亲喜爱书画、懂绘画和书
           两人谈书论画,聊得很开心。父亲回上海几个月后,竟意外收到了                          法,并与这些大师结为平等相处、互相知心的挚友,所以收藏的

           潘天寿托人送来的画,是一张大尺幅的指画老鹰站在巨石上,水                           都是大师用心创作的精彩之作。
           墨淋漓,张力十足。父亲感到很突然,因为他并没有请潘先生画
           画,我想一定是潘天寿在与父亲的交谈中感到父亲是一个懂画爱                           父亲依靠专家行家帮助,自己学习研究,对每件藏品都严格把
           画的人,所以才用心画了这样一幅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潘天寿                           关,宁缺毋滥。买明清书画时大多请朱念慈掌眼,而买吴昌硕、齐
           的指画老鹰这类画在特殊时期中被公开批判,父亲精心保存了这                           白石等近现代书画就请朵云轩庄澄璋把关,此外,如有疑问,则
           张画,经常挂出来观看欣赏,并在后来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经常请教书画家中有很高鉴赏水平的谢稚柳、唐云等。一般情况
                                                                  下,明或以前的请精于古画鉴定的谢稚柳解疑释惑,而清八大、
           “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物归其所,问心无愧” ,这是大收藏家王                         石涛、华新罗、扬州八怪等书画则请精于此道的唐云帮忙鉴定。
           世襄有关收藏的一句名言。父亲与王世襄素不相识,而且父亲主

           要收藏书画,而王世襄只收藏杂件,但他们对收集藏品的执着、                           90年代后期,我陪同父亲多次到上海博物馆参观,有一次在上博
           热爱和遣送藏品的理性、豁达,却有相通之处,体现了收藏文化                           观看明清书画展出来,父亲突然对我说一句:“上博展出的那张
           的精髓。                                                   林良不如我收藏的这张好”。我心里明白,父亲收藏的这张林良
                                                                  纸本《古木寒鸦图》肯定是要捐赠的。父亲到博物馆反复观展的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的二十多年,经过在上海这块海派                         目的就是衡量和确保捐赠给博物馆的藏品都能达到馆藏标准,
           收藏沃土上的不断耕耘,父亲也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藏品体系,                           或者说凡是能达到博物馆馆藏标准的收藏品都要捐赠给国家。
           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古代书画,这是父亲耗费心血收藏的重                            父亲本来是要把一批有自己上款、体现与当代书画大师们交往

           点,约有藏品一百余件,其中有宋人佚名《雪竹图》、元倪瓒《汀                          和深厚情缘的作品留给子女作纪念的,后来上博有关同志在上
           树遥岑图》、赵孟頫行书诗等宋元画,明清书画是收藏重点,有                           门接受古代字画、古董杂件捐赠时,父亲听他们说上博也需要收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书画、扇面等,以及夏昶、宋                          藏当代书画,就临时改变主意,从本来准备留给子女的这批现
           克、林良、周臣、王宠、徐渭、陈淳、陈洪绶、董其昌、朱耷、石                          代书画中挑出最精彩的部分作品再次捐赠给上博,其中有齐白
           涛、弘仁、“四王”、高凤翰、华岩、“扬州八怪”等明清书画;二                         石《贝叶草虫图》、《秋瓜墨虫图》、《豆架鸣蛩图》,潘天寿指画




                                                             504 |  505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