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8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518

往事·忆父亲王一平的收藏人生




           文/王时驷








           父亲王一平1914年出生于山东荣成的一个海边渔村, 1932年就读                      从19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半期,上海的一批老干部成为艺术收藏的
           于文登乡村师范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投身革命, 弃笔从戎, 战争                        一股新力量。上海素有“收藏半边天”之称,工商业者和文人知识
           年代成长为我军一名高级政工干部, 在淮海战役时任华东野战                           分子中很多人都有热衷收藏的传统,但经过解放后的一连串政治
           军八纵***, 八纵后来改编为******, 父亲任第一任***, 率部参                  运动,不少工商业者和文人知识分子受到打击和伤害,海派收藏也
           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 1952年年初, 时任第三野战军                        随之在50年代末跌入谷底,沉寂下来。后来他们重新又拾起了收藏
           第八兵团政治部主任的父亲由陈毅老总亲自点将, 奉调转业到                           这个心头所好,使海派收藏在60年代前半期又渐渐蔚成风气,活跃
           上海任市委组织部部长, 涵泳于海派文化这片沃土, 父亲在工作                         起来,这一进程直到1966年运动开始才戛然而止。之后大量文物被
           之余也逐步与海派艺术收藏结下了后半生的不解之缘。                               损毁和封存。在那个特殊年代,一群对艺术创作和收藏有共同爱
                                                                  好和追求的老干部和书画大师们频频举办起了“笔会”。
           解放初期的十里洋场上海百废待兴, 父亲脱去***满怀豪情地

           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工作之余打开了收藏之窗。 父亲经常到文物                         老干部和书画家的聚会大都在父亲的老干部藏友曹漫之家中。
           市场闲逛。 当时上海广东路、 河南路一带经营文物的店铺和商贩                         曹漫之是解放后上海首任民政局长,曹家在衡山路,离上海中国
           鳞次栉比, 每天各种各样的文物在这里被交易, 面对这一热闹场                         画院很近,画家们来往方便。他夫人姓蔡,人高肤白,外号“大白
           景, 父亲触摸到了艺术收藏的跳动脉搏, 从而走上了漫漫的收                          菜”,包白菜猪肉水饺更是一绝。快到中午时,谢稚柳夫妇和唐
           藏之路。 他也结识了朱念慈、 薛贵笙、 庄澄璋等文物经营者。 公私                      云等会轮番过来,与先期到达的父亲等老干部相会。大家先饮
           合营后, 林林总总的文物店铺和商贩都被归口到上海文物商店                           茶聊天,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白菜猪肉水饺端上来,大家一边

           和朵云轩 , 他们也成为这两家文物艺术品经营单位的业务骨                           吃水饺,一边交流沟通,气氛十分惬意和热烈。饭后,就由老干
           干 , 是父亲在今后收藏中经常打交道的良师益友。                               部出题材或命题,书画家泼墨挥笔,创作出一张张精彩纷呈的作
                                                                  品,真可谓“煮饺论书画,挥笔写华章”。这是海派收藏史上不曾
           这段时间, 父亲向市委申请兼任上海博物馆馆长, 令人意外                           有过,将来也不会再发生的场景。一群被政治边缘化的老干部
           的是, 市委批准了他的申请。 以省级党委常委的身份到处级单                          和被冷落的书画大师们聚会在一个避人耳目的场所,读书论画、
           位的博物馆任馆长, 在任用上是绝无仅有的。 我猜想, 是对文物                        创作和收藏艺术,完全没有半点功利心和金钱利益,有的只是对
           收藏的热爱, 使父亲选择了到上博工作。 上海博物馆是在***                         艺术的朴素崇尚和虔诚追求。父亲曾请篆刻大师陈巨来刻了一
           市长亲自关心 下组建的, 之前只有副馆长, 实际上父亲成了第一                        方闲章:“相逢有味是偷闲”,原意是形容在工作之余,有共同爱
           任馆长。 由于父亲热爱文博事业、 尊重专家、 学者, 他在上博的领                      好的人们相会相知所获得的轻松和愉悦,这句话中的“偷”字原

           导工作是得心应手, 卓有成效的, 为上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                           本是抽象的,而用在眼下这个场景,则被赋予了具象的含义,一个
           献。 而通 过在博物馆的这一段工作, 父亲也极大地丰富了自己                         “偷”字活画出藏友们顶着压力,不畏风险,追求艺术和收藏的
           的文博知识, 收藏境界也更高了 。                                      情怀。书画大师们被压抑了多年的艺术才情在这种氛围下迸发
                                                                  出来,化为一张张内容丰富、笔墨灿烂的艺术作品。





                                                             502 |  503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