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42

一代儒宗马一浮一生以学术、诗词和书法并行,可谓是“孤神独逸”、“博学硕望”。无论是他会通儒佛、兼容文史、绍述宋明理学的学
           术,还是他宗法典正、不名一体、旨在取精用宏的书法,都与时贤异趣。

           早在1930年代,唐君毅对马一浮书法就有评说:“他的序文写得很好,但我特别欣赏他的书法。这是他高尚人格之自然流露,体现了善与美的
           合一,真是字如其人!”(唐至中《纪念前辈马一浮先生》)丰子恺则首推马氏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虽然丰氏所评多少带有一点对马一浮
           个人敬仰的成份,但丰子恺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话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马一浮书法在当时的成就以及在社会上和艺术界的影响与地位。
           据相关学者统计,马一浮在50岁以后临习过的碑帖多达近百种,且绝大多数是晋唐以前的名碑法帖。马一浮大约在45岁至65岁左右这段
           时间里着重学习了沈曾植和皇象、索靖等章草名家的传世名作。 60岁以后,开始大量临习钟繇、王羲之诸帖,并由此开始走向自我风格的
           成熟。他几乎写遍了各种法帖中所收钟太傅、王右军诸帖,并每有题跋于临本之后,或谈临书体会,或记书学源流,或作版本考辨。正因
           为马一浮对《兰亭》、《圣教》二序有过持久的临习和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才得以形成一种沈寐叟所短缺的娴熟洗练的笔致和清新超逸

           的意象,流露出“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六朝神韵。
           此《癸巳诗卷》为1953年马一浮书赠与友人蒋国榜、谢无量的诗札合卷,书写爽利,是马一浮晚年的典型风貌。全卷自
           清明“独背春风闲阁眠”,而七月溽暑虎跑避热,“暑从双林灭,人来百鸟先”,再九月登六合塔“登高望远
           尽攀缘,扶杖行吟亦偶然”,最后寒雨独感“世事犹占梦,人言每听荧。百年心悄悄,一月雨冥
           冥”,全卷总长近十米,堪称马一浮的书法巨作。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