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0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360

倪贻德、尤韵泉夫妇                        尤韵泉女士

           1948年, 黄宾虹结束了十年京华羁旅, 南还沪上, 后, 迁居西子湖                    从此, 刘先生正式接受党的外围工作, 在组织进步学生和文化艺
           畔栖霞岭。 即使是在目疾最重、 几乎盲目的时候, 黄宾虹仍然坚                        术界人士"反饥饿, 反迫害, 反内战"的运动中, 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持作画, 笔耕不辍。 这段时期, 黄宾虹虽然目力不济, 然其数十                       斗争。 经***介绍, 刘苇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 即与倪贻德先

           年游历山川的写生积淀, 以及金石意味的笔墨功力, 使其创作近                         生结成伉俪赴杭, 在杭州一面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任中共杭
           乎天籁, 用笔老辣, 纵横捭阖, 直入自由王国。 正如其所谓 “中国                     州市委文教工委委员, 一面继续关心艺专学生的成长, 她举荐我
           画舍笔墨内美而无其他” 之境界。                                       党唯物主义的美学家蔡仪到艺专为学生讲授新美学, 促成艺
           黄宾虹晚年作画, 多暂不题款识, 俟相赠友朋之时, 再行题写。                        专进步学生社团"今艺社"的建立, 并帮助倪贻德先生创办 “西湖
           此件山水画毕已付装池, 后题款相赠 “韵泉先生 “, 惜宾翁此事                       艺术研究所” 。
           目力退化严重, 首行落笔写出画心。 此无心之笔, 亦成为晚年作                        1949年5月, 杭州解放, 刘苇与倪贻德等同志奉命接管国立艺专 ,
           画习惯之旁证。                                                为军事副代表。 她和倪贻德等一起为恢复、 稳定建国初期的学
           画中所题的 “韵泉先生” 即尤韵泉 ( 1901-1997) , 她的一生颇具传               校教学秩序, 发挥了重要作用。

           奇色彩, 在近百年的人生中, 伴随着国家、 社会、 艺坛的起起伏                       同年8月, 黄宾虹获国立艺专续聘为教授, 同倪贻德、 刘苇伉俪同
           伏, 可谓世纪近代中国的亲历者、 见证人。 1918年, 尤韵泉就学                     在艺专工作, 想来三人之画缘, 当自此时展开。 刘苇作为杭州市

           于无锡荣氏女学国文图画科。 毕业之时正值"五四"时期, 受新思                        文艺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和省市妇联的负责人, 为浙江省和杭
           想影响, 毅然考入上海美专男女同校的第一班。 擅长梅兰竹菊"                         州市的妇女工作和文艺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并促成了黄宾虹
           四君子", 又跟留法教授李超士学人体素描、 油画、 水彩, 兼取西                      家属将其画作与收藏全部捐献给国家。
           画之长。 1922年毕业后, 她应聘前往由著名教育家经亨颐任校长                       此后, 刘苇一直在浙江美术学院工作, 历任院党委委员, 人事科
           的宁波中学任教。 1932年, 在经亨颐推介下 , 去沪举行画展, 并出                   长、 中国画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图书馆馆长等职。 虽历尽艰

           版 《尤韵泉画册》 。 此时, 她得到蔡元培、 何香凝、 经亨颐、 黄宾                   辛和磨难, 但坚持追求真理, 为真理而奋斗的信念一直伴随她从
           虹、 张大千诸名家奖掖, 为她议订 《绘画润例》 :"尤女士韵泉善绘                     战争年代走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之后, 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并
           事, 笔意苍劲, 直写胸中邱壑, 不落前人窠臼, 求之现今巾帼之                       致力于学校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工作。 担任中国画系党支部书
           作, 实不多糊。 "抗战爆发, 她决意弃家西行。 起初投身抗日救亡,                     记兼副主任期间, 她努力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 团
           在苏州战时医院救死扶伤。 继而经南京、 武汉、 长沙, 至贵州铜                       结、 尊重老一辈艺术家, 重视培养青年教师和关心学生的成长,
           仁国立三中任教。她充满爱心, 教导流亡青少年懂得国家大事,                          并身体力行, 不辞辛劳, 协助潘天寿院长、 吴茀之主任创办全国
           明确人生方向, 被保守的校长视为 “共产党员” , 险被逮捕。 为躲                     第一个书法专业, 同时为中国画系的分科和倡建临摹工作室也
           避国民党特务追踪, 改名为 “刘苇” 。                                   付诸了大量心血, 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交口称赞并赢得了大家的敬
           1942年秋, 刘苇应重庆壁山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之聘, 任艺术教育                       重。 1976年后, 刘苇先生又以坦荡胸怀, 耄耋之年接受学院图书

           系副教授。 在此期间她广泛结交进步朋友, 学习和传播革命书                          馆长之职, 努力清理和抢救了 一批有学术价值的图书资料, 及时
           刊, 钻研红色文艺思想。 1943年暑期, 她独自去自贡矿区、 农村作                    为教学服务 , 同时努力争取外汇, 进口大批中外美术画册、 教材 ,
           画, 然后去重庆举办 《刘苇矿区、 农村速写展览》 , 受到***同志                    为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发展至今天规模和在全国艺术高校图书
           的赞赏。 1943年5月, 刘先生从重庆中苏友好协会借来 《苏联版                      界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此外, 她还亲自整理倪贻德先生的遗作,
           画》 , 在进步同学帮助下 , 公开展出于壁山, 广大师生、 群众看                     捐献给中国美术学院, 奖掖后人学子 , 更是一段艺坛佳话。
           后, 深受鼓舞与启发。                                            此件黄宾虹晚年相赠之墨笔山水, 晚年黄宾虹笔墨精髓之大
           闭幕后, 一些进步同学被捕, 刘苇宿舍被搜查, 她不顾自身安                         成。 伴随刘苇经历五十余年人生沉浮, 世事沧桑, 此季现身中国
           全, 约请许德珩教授等多次要求校方营救。 数月后, 学生被释。                        嘉德, 恰如茫茫人海之回首, 既是对于同道画友之追忆, 亦是湖
           1944年, 刘苇在重庆曾家岩受到了***、 ***夫妇亲切接见, 并叮                   山墨缘之再续。

           嘱:“要多交朋友, 团结更多的青年, 扩大党的影响。 ”

                                                             344 |  345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