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5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325

[744]

           傅抱石自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东欧写生,到率队“江苏国画工作                           沈阳、镜泊湖、大连等地。与南方截然不同的北方山水极大地激发
           团”走访六省之长途写生,再到1961年壮游东北三省,开启了他创                         了画家的创作热忱和才情,一路画笔不辍。途中亦得以同艺术家
           作生涯的另一个“黄金八年”。通过壮游,画家的笔墨注入了时代                           友人们交流艺术创作心得,获益良多。对于长白山天池瀑布和镜
           的血液,由衷发出了“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感叹。                             泊湖的经营可谓佳作层出,曾题下“此情此景,我能忘之乎,我能
           1960年9月,傅抱石率队长途写生,走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                       不画乎”的字句。旅途后的数年,他不断揣摩,一再创作,张张或

           南、广东六省,行程二万三千里,体验新生活,感悟新气象。 1961年                       横、或竖不同尺寸的变体画,可见傅抱石对风景绝胜之境——镜
           6月,傅抱石、关山月联袂前往东北三省进行为期近四月的旅行写                           泊湖的钟爱。
           生,游览名山大川,参观工矿企业,不断激发热情。一路上,他感                           《疑是银河落九天》创作于1963年,距离写生之行已有两年。四位
           叹“兹游奇绝冠平生”,焕发出持续的热情。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                           高仕驻足于飞瀑之下,如同当时与吴作人、肖淑芳、关山月等共同
           精神的作品:《天池林海》《镜泊飞泉》《林海雪原》《绿满钢都》                          言欢于镜泊湖畔。画面整幅布局严谨,不失放逸率真,更显画家晚
           《煤都壮观》《丰满道上》等等,表现出崭新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建                           年画风浑厚沉稳的气质。只见飞泉侧倾泻而下,注入牡丹江,阔大
           设新中国的时代主题,将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流急,气象雄浑也。泉水瀑布奔腾涌出,激打于山石之上,磅礴宏

           如果说二万三千里壮游使傅抱石作品在本来淋漓恢宏的基础上,                            大,与自然共生,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动容之景。画家灵活运用各
           增添了一层黄河流域浑厚奔放的气质的话,那么,东北写生则不断                           种皴法及渲染技巧,透过水、墨、笔的融合,运用涂、抹、扫、压等
           给予新的启示和鼓舞,促进技法革新,使之呈现出一种雄浑苍茫、                           笔法,落笔沉稳,山树于笔下积染,和线、点、皴统一为面,并透过
           奇恣酣畅的交响乐章似的新面貌,也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                              水墨渗化表达出山石经飞泉击打的氤氲气象。看似粗放无度,实
 309       此行共四千多里,先后游历长春、吉林、长白山、哈尔滨、牡丹江、                          则随心之间终于一体,令整幅画面气势博大,苍茫雄奇。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