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P. 143

本幅中齐白石三段题跋                齐白石寄赠徐悲鸿《寻旧图》     齐白石寄赠徐悲鸿《耄耋图
                                                                                      152×42cm 北京画院藏    130×28cm 王方宇藏

             《赠徐悲鸿英雄高立图》具三题,两题于画面下方,一言“白石翁”、“白石山翁”
             两印由来,二记此件松鹰图创作时间,可见这是白石老人画而自珍之物。与徐君订
             交后,白石老人于篋中选此自珍之作再题一语相赠知己,足见齐白石对这份厚重认
             可的感佩之情。在第三题中,齐白石以“法家论定”来称呼徐悲鸿,你能看出徐、齐
             二人互为欣赏的这份肯定,也能看出齐白石在面对小自己32岁的年轻画家时的谦

             虚和有礼。
             北京画院藏有徐致齐一纸信札,使用有“中央美术学院”字样的信件,内容是:

             白石先生:兹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
             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敬祝节禧。廖静文、徐悲鸿。五月初四。
             这封像是家信一样的小札由廖静文代笔,未落年款,大约写于1951-1953年间。以一

             包应时的粽子和“稀为贵”的鲜美清江鲥鱼拜节,又细细叮嘱做法,享口福之外,
             是浓浓的情谊和温暖,更是他们关系亲近的一个反映。
             1953年6月23日,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办。休会时,徐悲鸿
                                                                                        徐悲鸿、廖静文夫妇致齐白石信札 1950 年代初
             和齐白石在怀仁堂门口等车时,徐悲鸿亲切地拉着齐白石老人的手,亲热叙谈。这
             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碰面。
             1928年两人订交后不久,徐悲鸿迫于压力辞去艺术学院院长职务南下,但他与齐白
             石的交往却从未间断。从相识算起,徐、齐二人虽然年龄、家庭背景、学艺经历均

             迥然相异,却因为共同的艺术旨趣、创新精神和风骨节操结为莫逆,相交25载。25
             年间,两人或一南一北,鸿雁传书不绝;或聚于北京,往来盘桓不断。
             25年高山流水,徐齐之交温润如玉。白石老人说自己有“知己二三人,其恩高厚”,
             知其甚重的“徐君”定是其中之一。
                                                                                      1953 年 6 月 23 日徐悲鸿搀扶齐白石在怀仁堂门口等车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