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当代艺术夜场(一)
P. 50
当代艺术夜场 ( 一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I)
今次上拍的《冬日的男孩》即创作于艺术家这一才情喷
薄、技法圆熟时期。极简的画面布局,倒金字塔形的稳定
构图,以及大面积的留白,一方面令人想起莫兰迪、安德
鲁·怀斯等西方绘画大师,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何多苓在艺
术表达上的高度自信:留白作为“产生幻觉的主要场所”
留白的的面积甚至大于具体形象的面积。冷寂安宁的氛围
中难掩欲言又止的诗意,传达出自由的想象空间,一种新
的抒情语言也初见端倪,“不再激起同情或忧郁的快感,
不温情的浪漫情调拒绝怜悯。”
画面右下方,只有上半身入画的彝族小男孩大约六七岁,
平齐短刘海,头微低,戴着褐色头巾,头巾披散,盖住了
艺术家何多苓与Lot 1708在“顽固的艺术-何多苓个展”展览现场
黑色上衣的大部分。男孩若有所思、目光专注,朝下望向
画面外部。在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一根微弯的粗壮树枝
中间站着只黑色乌鸦,乌鸦背朝观者,未完全现于画面的
在 中国当代绘画史中,何多苓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带着 头部转左,露出长喙。
诗人般的忧郁气质,他被视为国内最具代表性也最
为独特的具象画家之一。自1982年凭《春风已经苏醒》开 貌似写实的画面中暗藏主观的取舍,男孩如同雕塑般神色
“伤痕美术”先河,何多苓的艺术生涯横跨近半个世纪, 严肃,轻盈的乌鸦携带着隐秘而强大的力量为作品带来一
佳作迭出却从未跟随潮流,当同辈艺术家纷纷在宏大叙事 丝破坏性的因素,而孤立、静止的意象又激发观者对空灵
的浪潮里沉浮时,他却遁入诗意的个人叙事中独自飞行。 与静悟的共鸣。
194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何多苓,亲历 何多苓以绘画的语言深刻诠释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命
了上山下乡、恢复高考等重大历史事件。1982年毕业于四 题:“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家通过做减法来消除画面
川美院油画研究生班后,34岁的何多苓开启了创作上厚积 中不必要的因素,力求高度的简练化和抽象化。男孩在沉
薄发的黄金十年,也开启了确立其在中国当代艺坛领军地
位的关键十年。
这一时期,何多苓从早年的知青生活汲取灵感,笔下多次
出现了给他带来长久精神滋养的大凉山风土和那里的彝族
人物:“1969年冬天,在四川西南部大凉山无边无际的
群峰之间,我躺在一片即使在严寒季节也不凋零的枯草地
上,仰望天空。十年后我才意识到,就在那无所事事、随
波逐流的岁月中,我的生命已被不知不觉地织入那一片草
地。”土地一直是何多苓的艺术观念赖以生存的视觉基
础,正如大溪地之于高更、圣维克多山之于塞尚,大凉山
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1981年 布面油画 96×130 cm.
可以说是何多苓的精神原乡。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嘉德 CHINA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