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当代艺术夜场(一)
P. 31
相较于80-90年代“圆”系列初创时,余友涵在经历多元 虽受西方影响,但“洋味”基本消失;画面内容虽自构成中
语言洗礼后,回归抽象语言的表达变得更加成熟。《抽象 走来,但将构成隐于无形。
2002-1》的图式单纯,以黑色为底,随意、自动、滴洒的
同样是在2002年,一次沂蒙山之旅重新激发了余友涵长期
点、线与色块的组合排列中塑造了一个悬浮在沉寂、幽深
以来对风景的热忱,并在2003年回到上海后创作了“沂蒙
的空间的圆形。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色块,在精心地排
山”系列。该系列仅20余幅,融合了艺术史上各流派的风
列组合下形成一个在黑暗宇宙中的混沌之圆。余友涵对抽
景表现手法,为余友涵对中西方美学的又一次融合。而本次
象形式的实验并未虽“圆”的深入而消减,圆的造型之变
幻,颜料营造的明暗关系,由笔触、颜料的流动和渗透构
成表面肌理,都是本作值得称道之处。
余友涵的抽象深深植根于东方哲学,他多次提到老子对自
己的启发,“圆”与“道”相似,“道周行而不殆”,
“圆”则循环运动,生生不息,包罗万象,具有博大兼
容、合理和谐等特质,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正如《抽象
2002-1》所展现的,余友涵的“圆”早已跳脱抽象与具象的
二元对立,其高明之处便在于:抽象画“圆”系列的创作
余友涵《流动1990-1》 1990年 布面油画
131×131 cm.
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2019年06月03日,Lot2079,
成交价:RMB 7,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