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观古I——玉器金石文房艺术
P. 236
妙物心鑒
論歷代人物之盛,六朝難有其匹。日本近代詩僧大沼枕山有言:「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
世相的不堪,使儒學一統的局面式微,玄學興起,佛學漸隆,促成了士人群體的自覺和個體的解放。玄學標舉
超越,專任自然,極具審美色彩和藝術精神,成為六朝士人最為推崇的價值觀念。六朝士人身體力行,他們棲
止園林,呼朋引伴,清談宴飲,詩文書畫,忘情琴棋,崇尚隱逸,最能彰顯這一人生觀。遂使六朝文藝如繁花
競放,熠熠生輝,不唯光映一時,更可燭照萬世。
這瀟灑超脫的風尚流淌千年,古人寄情山水,玩賞妙物,以慰古懷。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
道:「故余自閒日,遍考鐘鼎卣彝,書畫法帖,窯玉古玩,文房器具,纖細究心。更校古今鑒藻,是非辨正,
悉為取裁。若耳目所及,真知確見,每事參訂補遺,似得慧眼觀法。……時乎坐陳鐘鼎,幾列琴書,帖拓松窗
之下,圖展蘭室之中,簾攏香靄,欄檻花研,雖咽水餐雲,亦足以忘飢永日,冰玉吾齋,一洗人間氛垢矣。」
「天地間無一物不是妙物,無一物不可成文,但在人意捨取耳。」歷史不會為何物駐足,歷經千載,流傳
至今的都是福緣深厚的妙物。有緣妙人得之,陳於居內,置於案頭,觀賞把玩皆為妙事。妙物,妙人,妙事,
杯酒輕歌,逐浪千年。
眼前感同身受的衣食住行與內心若隱若現的煙霞丘壑,都是簡單的相互支撐,卻又變換莫測,瑰麗萬千。
背負眾多精萃的洋洋妙物,一直是中國文化藝術長河中的跳躍浪花,承載和牽系著一個民族的心靈世界。不僅
是單純的物盡其用, 更直抒胸臆,投射了理想中的大千世界,而最重要的是它連接了心外無限的天地與心內無
限的可能,使詩性的中國文化在意境的參悟中不斷傳承與發揚。妙物眼前,滿目琳琅,有人追求奇巧,有人追
求法度,但那妙物本身自有一種高遠清明的氣象。古人追求的是不似人間的純淨,是尚在「有情」與「無情」
之初的灑脫。那種曼妙,介於莫測與宿命之間,在「有我」與「無我」之外徘徊。
是次專場遴選妙物數十件,奇峰跌宕,多姿曼妙。採採流水,蓬蓬遠春,太華夜碧,人聞清鐘,觀物,觀
妙,觀心,以慰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