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观美——中国书画专场
P. 98
十上黃山人 開闢鴻蒙手
1918年秋,劉海粟先生23歲,一上黃山;1988年,93歲高齡
的他最後一次到黃山寫生。在長達70年的時間里,他十上黃山,完
成大量巔峰力作。從這些不同階段的作品風格中,可以看出劉海粟從
師法黃山到突破超越,逐漸完成了自己在藝術上的創新。海粟先生認
為:「繪畫就是創作的動機存在直覺裡面,表現出自己的生命來!」
他曾十上黃山,遊歷中外無數勝境,多次現身說法,說自己常常會在
看到一種自然界瞬息的流動線、強烈的色彩時,激動得體內熱血像要
噴出來一般。有時就頃刻間用色彩或線條把它寫出來。寫好之後,覺
得無比快活,但自己卻不知道當時是如何畫的。海粟先生一貫主張藝
術不可拿理智去分析,畫家在作畫之際,本著自己熾烈的情感去表現
自己所感覺到的自然對象。海老這種感覺型的創作習慣,造就了「十
上黃山」的輝煌傳奇。
黃山奇秀如放大的盆景般的景觀,到了明末清初才被畫家發
現,弘仁、梅清、石濤、蕭雲從、戴本孝等等畫家們形成「黃山畫
劉海粟黃山寫生
派」,這在繪畫史上唯一以「名山」專題而命名的畫派,至今讓人仰
之彌高。石濤一生痴迷黃山,作品無數,「我自用我法」來畫黃山。
「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是石濤第一個發出的感嘆,從此,黃山在中國畫壇名聲大震。進入0世紀之後,山水
畫家幾乎沒有不到黃山朝聖的。
劉海粟《黃山千古》作於1982年五月,畫家時年87歲高齡,正是準備九上黃山的前夕,對於潑彩的應用得心
應手,他的的藝術也在新時代里迎來了新的春天。海粟先生深刻體會到黃山為天下絕秀,千峰萬嶂,千雲直上,
幽深怪險,詭奇百出,晴嵐煙雨,其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僅發人深思,惠人畫稿,提供無限美境,抑或使人心
曠神怡,百看不厭,終日忘飢。海粟先生在朝朝暮暮的自然美景中頓悟天意,終於功行圓滿,從心手相應的作品裡
表達出心中的感情和快感。在《黃山千古》創作的過程中,他圓融地完成了中西的交融,其雄闊、奇肆、大氣磅礡
的潑彩潑墨創造出在畫史上從未有過的瑰麗境界。這種氣勢磅礴的潑彩,同樣來自對景寫生,與過去作品相比主觀
成分明顯增多,注重精神描寫與氣韻的表達;手法上以「骨法用筆」的中鋒線條構建骨骼,用墨或彩潑灑暈染以助
韻,興會所作常常筆墨酣暢,氣勢奪人,可謂「墨氣淋灕幛猶濕」「筆所未到氣已吞」。此時的作品已真正代表了
他的藝術風格,可以說是他一生藝術實踐與人生體驗的自然結果,「人畫具老」「瓜熟蒂落」,應為一生創作的成
熟期。87高齡的他,保持著寫生和創作作品的熱情,以及飽滿、旺盛的創作力。
黃山雲海的奇幻變化給劉海粟藝術的靈感,以「不息的變動」創造了無限的新黃山,實現了藝術與思想境界
的躍進並與自然深淪為一片化機。九上黃山前夕的劉海粟,他的創造精神與黃山的自然風貌相契合,已緊緊融為一
體,《黃山千古》墨彩淋漓,氣息充盈,神來之筆,已妙入化境。
畫黃山,石濤得之奇秀,梅清得之雋雅,張大千得之靈逸、華美,黃賓虹得之渾厚、華滋,陸儼少得之神氣、
險怪,基本上都從奇秀間去描繪神韻。而海粟先生反其道而為之,從雄闊之奇入手,施之於巨幅大幛,開闢出另一
個壯偉的天地。他筆下的黃山已是生命中積累而「再現」的完美境界,海粟先生畫黃山物我兩忘的「不囿於視覺限
制」的作品流露的氣度,讓觀者深深折服。
此P已拼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