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观美——中国书画专场
P. 192

293


                           徐悲鴻  三喜圖
                           設色紙本  鏡框
                           款識:冠五先生方家雅屬。廿六年(1937)冬嘉陵江
                                 上中央大學即事,悲鴻。 鈐印:悲鴻之畫
                           鑒藏印:冠五清賞、田溪書屋
                           出  版:《百年鴻程 逐夢1919》,徐悲鴻文獻及師生
                                 作品展,P029。

                           XU BEIHONG  MAGPIE
                           INK AND COLOR ON PAPER, WITH FRAMED
                           101×55 cm  39 3/4×21 5/8 in  約5.0平尺
                           RMB: 2,800,000-3,800,000                                 出版物












            上款人「冠五先生」即何冠五,民國時期,著名收藏家。原                          畫面中,三隻喜鵲高站枝頭,靈巧的身軀和縱橫的柳枝交相
            名何壽,字冠五,號麗甫,又稱荔甫。為廣東三水人,以貨                          成局,構成疏密、輕重、動靜等對比關係。為了串連構圖中
            殖起家,民初到30年代活躍於廣州,是當時廣州十八甫富                          的賓主和虛實,又作下垂的柳條和仰望上方的喜鵲來引導觀
            善西街裕隆興記出口絲綢莊的東主。1923年參與癸亥合作                         眾的視線,讓觀眾在視線的上下移動中自發地體驗呼應關
            社,後為國畫研究會會員。「田溪書屋」為其齋名,其收藏                          係。喜鵲們顧盼生姿,柳條微微右擺,彷彿微風吹拂於畫
            書畫頗豐。30年代時田溪書屋在廣州城西,後其營商失敗,                         面,以構圖的張力傳達了開闊的生機。
            家藏亦星散。                                              在物象造型、筆墨表現方面,畫家兼融寫實和寫意,畫中三
            喜鵲是中國畫的傳統題材之一。徐悲鴻曾在不少場合以喜鵲                          隻喜鵲各有偃仰向背、或蹲或立,姿態活潑、生動自然。畫
            圖贈友表達美好寄託,可見其筆下的喜鵲形象正暗含了「喜                          家先以雙鈎法畫出頭、眼、胸、腹、喙的基本輪廓,再以濃
            上眉梢」、「捷報頻傳」等美好心願。此《三喜圖》為徐                           淡墨色大筆塗成翅與尾。間或以沒骨細筆寫鈎爪,最後再染
            悲鴻1937年春日贈與冠五先生之作,而此時,徐悲鴻在香                         出胸腹白羽。前人畫鵲,多如此而已。悲鴻更在其背、尾交
            港、廣州、長沙等地舉辦畫展,10月,隨中央大學內遷赴重                         接處染上小塊青色,表現成鳥的黑羽中隱隱泛出的藍紫光
            慶,此幅正是1937年冬創作於中央大學。                                澤。同樣地,畫中柳條也是曲折多姿、變化多端。他以北碑
                                                                楷書間摻行草的筆法來畫枝條,正鋒與偏鋒並用,表現出老
            徐悲鴻特畫喜鵲,摒棄傳統的梅花搭配,多作柳枝,獨樹一                          嫩相生。柳枝有隨風飛、伴鳥躍的飄逸感。這些特點都一再
            格。此因徐氏主張採取寫實和科學的態度來改革中國畫,故                          地體現了畫家對中國畫採取的科學態度,也的確使他的描繪
            能以全新的手法來詮釋傳統題材。其成就之高,一時無雙。                          達到了以形顯神的境界。
            本幅《三喜圖》正可視為其新式中國花鳥畫的典範。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