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岭南书画
P. 50
按:《人物十八描》组画是方人定1947-1949年历时三年创作
完成的白描人物作品。建国之初的1956年由中国美协、
广东美协组织分别在广州、北京、沈阳举办《方人定人
物十八描》个展,足见其影响力之深广。作为坚守折衷
阵地的岭南画派代表和新旧国画之争的发言人,方人定
在早年一直以“折衷东西”的前锋性为表率。方人定起
初跟随高剑父学画,后留学日本,游历美国,他对于写
实的技法以及题材的革新有独到的见解,尤为擅长人物
画,并描写现代生活。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的艺术观
转向对国画传统的深层反思,提出“以不失国画之精神
为重要”,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力由此被纳入方人定的视
线。此《人物十八描》便是他少有的、富有古拙之气的
作品。
方人定此作,与其说是人物画,不如说他将线条变成了
人物。人物是他呈现线条之美的载体。“《人物十八
描》一书……只是各种衣纹不同,应为衣纹十八描,但
用现代绘画术语来说,不如总称为十八种线条,较为合
理。”确实,正如他自述所言,画人物实际之精妙之处
正是衣纹。《人物十八描》以白描书写单个人物,服饰
姿态各不相同。每作一幅,方人定便在画面上提写所用
线条的名称,以及用笔特征和感受,文字阐述与画面的
配合,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说这十八幅作品是白
描的教科书也不为过。
“十八描”是历代画家在钻研画艺时所总结的精髓,创
造出十八种独具美感的线条形式。有方中见圆隶法为
之的“折芦描”;用笔挺拔无丝毫柔弱之迹的“铁线
描”;比芦叶短比柳叶长的“竹叶描”;中锋悬腕、
须留得住的“琴弦描”;以淡墨皴衣褶纹,加以浓墨
混成之勾皴的“混描”;挺拔中含婀娜多姿的“撅头
钉描”;用笔如云舒卷、似水转折不滞的“行云流水
描”;伸曲自然、柔而不弱的“马蝗描”;起笔顿挫
有力的“钉头鼠尾描”;似李后主金错刀法的“柳叶
描”;笔法沉着紧束的“曹衣描”;以及“战笔水纹
描”“高古游丝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
描”“橄榄描”和“枣核描”。
其中《高古游丝描》一幅,方人定自言:“高古游丝描,
曹不兴法,用尖笔圆匀细致描出,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
合。”方人定选取的人物为汉人服饰,人物宽袖垂襟,以
极细的线条勾勒布料的前后穿插;对人物身体的描画以圆
概方,在松紧有度的线条中描画出细柔而单纯形体。画
面干净,装饰简洁,气格端正庄穆。另一幅《战笔水纹
描》,以“战战兢兢之战笔即颤字画,笔要流而不滑,停
而不滞”的作画心得,对战笔做出完整的表述。画中顿挫
战栗的渴笔将人物的嶙峋之态表露无疑。
浓淡干湿各不相同的十八种线描之笔,在方人定的笔下
风格鲜明。通过此画,我们不难看出方人定在传统笔墨
之中所下的功夫。在中国画改良的道路上,面对选择的
十字口,方人定徘徊和思考着,终于拾起了那曾经蒙尘
的遗落之光,温故而知新,国画之精神也在《人物十八
描》组画的墨线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