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中国书画夜场
P. 38
2509
弘一 1880-1942 行書「無上清涼」
Hong Yi Runing Script Calligraphy
立軸 水墨紙本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 cm. / × in. 约 . 平尺
RMB: 800,000-1,000,000
【題識】無上清涼。大方廣佛華嚴經句。白馬晚晴院沙門弘一。
【印文】弘一、佛印一具。
【來源】香港蘇富比2011春季拍賣會,lot1126。
「白馬湖時期」的弘一
白馬湖位於浙江紹興上虞,因形狀像馬,故而得名。這裡三面環山,重岫疊巘,環境恬雅、風光怡
人。本世紀2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經亨頤,得富商陳春瀾之助,於此創辦春暉中學,延請夏丏尊、馮三
昧、楊賢江、朱自清、匡互生、豐子愷、王任叔、朱光潛以及何香凝、柳亞子、蔡元培、黃炎培、張聞
天、李叔同、葉聖陶、陳望道、吳稚暉等來此執教或講學。於白馬湖畔形成了現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
作家群體,又稱現代散文「白馬湖派」。蔡元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亞子、黃賓虹、張大千
等知名人士也被這裡獨特的磁場吸引,來此或講學,或考察,推行新教育,傳播新文化。
其中「春暉名人園」是當初一批名人的居家辦公之處,有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
屋」、李叔同的晚晴山房、經享頤的「長松山房」等名人故居。
1929年,為弘一法師修建的晚年居所在白馬湖畔落成,新居結廬又值法師五十壽辰,弘一法師手書
修繕後的白馬湖晚晴山房
了李商隱「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兩句詩,從此便有了「晚晴山房」和「晚晴沙門」。
弘一法師是以夏丏尊好友的身份來到白馬湖的,並沒有在春暉中學擔任教職,他整日獨自靜坐於
山房,研習佛學或書畫金石。有了「晚晴山房」,就彷彿有了某種寄託,這群精神氣質相似的人,即使
日後不在春暉教書,也經常回來拜訪。在葉聖陶的記憶中,他們的聚會經常是少語甚至只是靜坐默對,
但已勝過十年晤談:「晴秋的午前的時光在恬然的靜默中經過,覺得有難言的美。」朱自清的絢麗、豐
子愷的拙樸、夏丏尊的博愛、弘一法師的超然,彼此靈魂早就互相映照,何須再分佛門內外;文學、美
學、佛學,生命的一切沈靜的美好,一時間竟然綻放得如此全然。
本幅成於弘一「白馬湖時期」,屬於晚年書風。「無上清涼」出自《華嚴經》「甚深功德,無上清
涼」句,意思是甚深,法幽妙為深,深之極為甚。功德,修行是功,德是得,修行有所得是功德。甚深
功德,修行有非常非常多的收穫。無上,無有能超過的,稱為無上。清涼,煩惱熱惱,永遠息滅,即是
清涼。無上清涼,最徹底地息滅煩惱,獲得自在。
弘一法師對聯語有極高的鑒賞和創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後,大師為各地寺院和緇素撰寫的諸多嵌字
聯語,更表現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藝術功底。他在宣傳佛法導引眾生佛化過程中,將聯語這一形式
作為勸人為善的巧妙手段。他書寫的那些內容深刻、極富哲理的名聯,現也成為警示後人的一筆寶貴的
白馬:山名在白馬湖上,此名意立。某年在山
文化藝術財富。 中晚晴院住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