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中国书画夜场
P. 109

2533  齊白石  1864-1957  映日荷花別樣紅









                                 1954年的白石老人


                                     《映日荷花別樣紅》,尺幅逾6平尺,白石署款「九十四歲」,可知本幅畫於1954年。此時已經是新中國時
                                 期,親歷過舊社會的白石老人,收穫更高的尊重和禮遇,他欣然發出「已卜餘年見太平」的心聲,人生晚年過得更
                                 加愉快舒暢。1953年,政府授予了齊白石「人民藝術家」的至高榮譽,本作繪制的這一年中,東北瀋陽博物館、北
                                 京故宮先後舉辦規模空前的齊白石畫展,白石老人還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出席首屆人大會議。《映日荷花別樣
                                 紅》繪制時,九十四歲高齡的畫家,用筆勁健有力,沈著渾厚,那是生活在新中國的齊白石,熾熱動人、積極向上
                                 的心境與情態也呈現在畫作里。



                                 最經典齊白石畫風:「紅花墨葉」

                                     白石老人極為擅長將日常生活所見的題材引入畫作,經過精心的經營安排,配以高度成熟的筆墨施色處理。
                                 畫面構圖飽滿緊湊,按照自然生長形態,自下而上以墨筆寫出多枝荷桿,傾斜交錯,注意疏密,並用重墨點寫荷葉
                                 桿的刺點,兩片鋪開生長層疊遮掩的荷葉,佔據畫紙從中部到上部邊緣,大筆寫出,荷葉邊緣的用墨更重,勾出葉
                                 脈。其他未開的荷葉,置於荷葉上部或荷葉下部,僅用淡墨一筆畫出,重墨寫出葉脈。白石老人苦心經營,兩朵荷
                                 花從荷葉間中伸出,以洋紅寫出花瓣,置於畫面左上角,一朵紅荷藏於大片荷葉下,露出黃色花蕊,荷葉下部還添
                                 畫多株茨菇。整幅畫作充滿著勃勃生機,密密層層的墨色荷葉,鮮艷嬌紅的荷花,這是齊白石繪畫風格中最具個人
                                 性、最為成熟、最經典的,世人稱其為「紅花墨葉」。



                                 《映日荷花別樣紅》受贈者:「螺洲陳氏」後人陳純

                                     《映日荷花別樣紅》完成後,白石老人以楷書工整寫下「致一先生雅正」,顯示本幅系為一位慕齊白石名的求
                                 畫者所作。求畫者為陳純(1920-2007),號致一,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陳純並非親自前往北京
                                 登門拜訪白石老人,乃是當年借由他的弟弟陳絳(1929-2019)幫助聯絡,托請一位採訪齊白石的記者,進而向畫家
                                 求得此畫。

                                     陳純與陳絳,為福州七大名門家族之一的「陳家」後人。陳家在唐末從河南固始南遷福建,明洪武年間定居
                                 螺江,人稱「螺洲陳」,陳家在明嘉靖十一年六世祖陳淮第一個成為進士,從此先代常有人由科舉而進入仕途。
                                 從陳若霖起,開始顯達,陳寶琛更是位居太傅。陳若霖之後,五代都有人中進士、舉人,綜計明清兩代,陳家中
                                 進士二十一名,中舉人一百一十名。陳寶琛之後的「螺江陳氏」族人,有的參加革命,成為革命的先驅;有的研究
                                 學問,成為專家學者。其中有陸軍***、交通建設學家陳體誠、福建師大教授陳矩孫、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陳岱
                                 孫、科學院院士陳彪、物理專家陳萀等等。

                                     陳純(1920-2007),號致一,1933年-1940年,福州英華學校學生。開始學習攝影,以此作為業餘愛好。1940
                                 年-1949年,考入郵政局,先後在晉江郵局,福州郵政儲金匯業局工作。1949年-1955年,在福建郵政管理局福鼎郵電
                                 局工作。1956年-1960年,調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任圖片編輯兼攝影記者。1960年底調到中國新聞社北京總社圖片部
       1963年,陳純在北京工作時外出遊
       覽的照片                      任圖片編輯。 1965年又調回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任圖片編輯。1987年11月由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攝影部主任編輯位
                                 置退休。1988年8月,陳純與其他三位同仁合著《攝影辭典》由福建美術出版社出版,此書後榮獲1980-1990首屆中國
                                 優秀美術圖書獎銅獎。

                                     陳絳(1929-2019),福建省福州市人。1949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經濟系。1950年研究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
                                 經濟研究所,後來分配到***華東局***部。1957年調到新建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後改為上海社科院經濟
                                 研究所)。1969年-1976年黑龍江呼瑪縣插隊落戶。1976年-2019年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文史館館員。著名
       1953年,陳絳與任佩儀在上海結婚         歷史學家、上海市經濟史學會原會長。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