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中国书画夜场
P. 106

夫子丹青與君共賞                                                          與朱元璋的統治相呼應的是,他在審美上也追求「勇、 猛、狠」。林
                                                                     良作為宮廷畫家,他所畫的鷹必然是符合統治者審美需求和時代需求的。
                                                                     林良尤喜畫鷹,有《雙鷹圖》、《古木蒼鷹圖》等傳世。猛禽枯木的題材
          早在1933年,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時,老舍就曾請在北平的許地山幫                           與雄強勁逸的筆墨相融合雅,給人以震撼的審美衝擊力,他的鷹不僅法度
       助向齊白石求過一張《雛雞圖》,1950年結識齊白石本人之後,更有意識                            嚴謹,而且神態各異,具有感情交流。他筆下鷹的嘴頭、背、尾翼等都喜
       地開始收藏齊白石的作品。在老舍夫人胡絜青拜齊白石為師後,齊白石對                              用較濃的焦墨下筆,只是胸腹部才用較淡的墨色,使鷹的雄猛威姿更加生
       她謙虛好學的態度十分欣賞,更常將自己的佳作贈與她研習,豐富了老舍                              動有力。
       夫婦的收藏。對於老舍,在白石老人眼中則是「知我者,老舍先生也」。                                  八大山人多有對林良技法的參照。有別於其他畫家表現雄鷹翱翔之
                                                                     態,齊白石尤擅表現靜立聳肩的雄鷹,這不得不說來自於林良、八大的影
                                                                     響。齊白石的鷹,雖靜猶動,神態孤傲、清俊,畫面充滿力量感。




                                                                         老人畫鷹特別拿手。鷹嘴、爪是最難畫的,但他能將嘴長有鈎、特
                                                                     別堅硬,爪強健而銳利的特點充分地表現出來。鷹眼也難畫,要畫出鷹
                                                                     眼的特別敏感和敏銳。畫羽毛翅膀也與一般鳥類不同。畫翅膀尖端和尾
                                                                     巴要中鋒乾筆,要蒼勁有力,畫羽毛也要有力並且還要把硬毛有光澤的
                                                                     質感畫出來。一般人畫鷹,難畫它的雄健,只畫得輕飄飄,毫無力量。
                                                                     老人為了表現鷹的雄健力量,把鷹胸腹灰白色用焦墨畫出,表現了重
                                                                     量,精神自然不同。

                                                                                        ——節選自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



       1953年老舍夫婦與齊白石老人在一起
                                                                         松鷹圖是齊白石的傳統題材,也是他的代表性畫題。他的家鄉湘潭
                                                                     丘陵起伏,馬尾松很多(即白石老人所畫之松)。老人《畫松》詩曰:
          鷹儘管在不同時代往往被賦予不同之具體內涵。如蒙元時期所呈現
                                                                     「衡岳亦有此松,已經七朝風煙。何以不使我歸,閒聽祝融流泉。」
       的許多鷹隼圖像,實際是以其構成狩獵文化之符號,「蘊含蒙元統治者講
                                                                     「祝融」是南嶽衡山的最高峰,他在北京畫松,想的卻是衡湘家鄉的松
       求武備之深意,從而維護蒙古舊俗,標示草原遊牧民族的善武性格」。在
                                                                     樹,是祝融的流泉。我們知道,鄉思正是齊白石晚年繪畫創作的內在動
       學者宋後楣的一系列明代宮廷鷹畫研究中,指出元代時鷹尚有「走狗」之
                                                                     機。齊白石喜畫鷹,且多畫立於松樹上的雄鷹。堅凝挺拔的蒼松配這樣
       意,時至明代,由於鷹之發音同「英雄」之「英」,因而成功從負面形象
                                                                     的猛禽,顯示的是力之美,隱喻的是英雄、勇敢和高瞻遠矚等等。如其
       轉換為正面。延至民國,鷹之形象也多取褒義,畫家繪鷹亦多取振奮民族
                                                                     題詩寫的:「連年看汝立,嘴爪世應稀。殺氣層霄上,飛搏眾嶺低。」
       精神之意,以表徵其強國意志。如高劍父等人即擅於繪鷹言志。齊白石與
       這些頗具革命氣質的新式畫家相比,大體還屬舊式文人心性。他曾贈***                                 這幅《松鷹圖》作於93歲。九旬後的白石老人,精力漸弱,畫面形象與
       《松鷹圖》一幅,亦是取「英主」之意。因此,「鷹」的形象,付諸紙                               結構趨於簡略,筆墨也漸次粗放,但自然生出大巧若拙、真率樸厚之趣。此
       絹,由文到圖,其視覺內涵,實際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也往往取其英雄獨                              圖鷹體比例頗大,幾與松樹平分畫面,以粗筆淡墨畫松乾,重墨畫羽毛、目
       立、即將鷹的形象賦予「英雄獨立」「英雄鬥志」等人格化氣質。                                 睛、爪和松針,層次分明,筆墨厚重,是老人晚年典型的粗放風貌。

                                                                                                                     —郎紹君









          在北京畫院
       藏畫鷹小稿上,齊
       白石有記「尾毛九
       數」、「後腿宜長
       三分」、「爪上橫
       紋極細」等對畫鷹
       技法之注述。
                                        八大山人《空谷蒼鷹圖》      (明)林良《古木蒼      北京保利 2010秋  北京拍賣會 2020 齊白石贈***《英雄圖》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
                                        上海博物館藏           鷹圖》南京博物院藏      LOT2172《松鷹圖》  春  LOT695《英
                                                                        成交價28,560,000  雄獨立》成交價
                                                                                    28,175,0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