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中国嘉德2022年秋拍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P. 99
罗中立在大巴山
同期创作的《暖阳》虽然都是农民题材,但相比《岁月》的硬朗,
更多了一些异域风情和克制的柔美。画面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描绘
了一位呈坐姿状的老妇人的正侧面像,并且同样以照相写实主义的
手法,细致地刻画了这位彝族老妇头戴绿色毛毡帽、身着红绿相
间、扎染袖口的民族服装,外披一件更趋柔性的灰外套,戒指、耳
饰等银饰的物料质感,以及其肌肤上的细细褶皱,每一个细节都真
实而细腻,让人不禁为她所经历的悠悠岁月深深动容。此外,画家
还以老妇头上飘扬的发絮营造出了微风拂过的氛围和效果,并通过
其深凝的双眼、紧抿的嘴唇赋予了作品以叙事感,犹如定格了电影
中的某一帧画面。
罗中立曾说:“我在国外留学时有两位大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
个是伦勃朗,一个是毕加索。毕加索是不断否定,伦勃朗是不断重
复他一生。” 伦勃朗以擅长运用光影表现人物内在闻名于世,而
罗中立在《岁月》与《暖阳》中所传达的那种肃穆和沧桑的氛围,
可以说显影出了画家对于伦勃朗人物画精神和气质的领会与掌握,
以及画家基于全新的文化土壤而赋予其的本土面貌。
当我们面对它们沧桑的脸和深邃的眼,很难不想起曾经那些操劳一
生的父亲母亲。罗中立再一次成功地刻画了一对典型人物,一还把
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心灵世界,令人不得不对其高超的写实技巧和敏
锐的艺术感觉表示赞叹。
九十年代以来,罗中立的创作逐渐从以照相写实主义为表现手法的
乡土现实主义,演进为注重探索形式语言表现力和油画民族化的中
国当代油画,其富于民族样式的表现风格,无疑离不开画家对于乡
土和农民题材的持续关注,以及他在八十年代对于“主观”和“写
实”这两大形式语言的不断锤炼与调和。可见,《岁月》与《暖
阳》实际上位于生成罗中立如今艺术面貌的写实主义脉络之上,深
刻构成了我们理解其艺术风格和语言的关键性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