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34

题  识  贤初将军座右。郭沫若。
                    218                               钤  印  郭沫若
                                                      释  文  必须有功方能无过,可许后乐勿用先忧。
                      言 联 八 书 行                       鉴藏印  许化迟珍藏印
                郭沫若        轴 水 墨 本 纸 立
                                                      上  款  “贤初”即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乳名炳南,广东罗定人。保定陆军
                                                             ***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第一次北伐、讨伐桂军沈鸿英及
                                                             东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后任国民党军第六十师***。1930年任第十九路
                                                             军副总指挥、军长。1932年率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1935年参
                                                             加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为最高负责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
               1892
                |                                            军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两广边境司令,在两广指挥作战。1946
               1978
                                                             年与***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8年在香港参与发起组
                                                             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推为中央常务委员、财务委员会主任。1949年9
                                                             织中
                                                             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委员,******副主
                                                             席,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郭沫若无疑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书坛的佼佼者, 他的书法造诣精

                                                      深, 风格独特, 作品数量多, 影响广大。 同时, 他又以自己的创作活动和研究工
                                                      作, 以及特殊的声望和影响为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发挥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作
                                                      用。 特别是在1949年之后,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 文化氛围中, 书法本体被忽视了 ,
                                                      书法自身的审美品格、 价值、 功能被忽视了 。
                                                      郭沫若的书法成就从少年时代心仪苏 (东坡) 体, 到日后探奥甲骨 , 醉心金石,
                                                      之后为抗战而书, 字型结体, 笔法起运, 章法行气均有了新的面目, 走向刚柔并
                                                      举, 或含蓄温和, 或疾厉昂扬, 到新中国成立后,“郭体” 正式形式。 而20世纪60
                                                      年代, 则是郭沫若书法成熟, 风格更趋强烈、 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 书风神气饱

                                                      满, 形式与内容都有新的创拓, 显现出既具激情洋溢, 涤满乾坤的浪漫风采, 又
                                                      有深厚凝重、 平中寓奇的结体特征, 沈尹默曾有诗评曰:“郭公余事书千纸, 虎卧
                                                      龙腾自有神。 意造妙掺无法法, 东坡元是解书人。 ” 书法之于郭沫若虽属余事,
                                                      但又是他认真对待、 终生孜孜以求的大事。
                                                      这件 《行书八言联》 是郭沫若送给一代名将蔡廷锴 ( 1892-1968) 的。 蔡廷锴早年加
                                                      入同盟会, 由一名普通的士兵, 因骁勇善战而一路升至军长、 总司令 , 指挥 “沪淞
                                                      会战” 、“福建事变” 名震中外。 1927年8月1日***, ***为***, ***、叶挺、 ***、 蔡廷

                                                      锴为参谋, 领导军事斗争, 郭沫若为政治部主任。 此时, 郭沫 若与蔡廷锴当已熟
                                                      识。 此后的数十年间, 二人多有交集。 抗战胜利后, 蔡廷锴积极从事爱国主义运
                                                      动, 为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此联可以看出郭沫若的书法深厚凝重, 逆出平出, 回锋转向, 笔法巧于变化,
                                                      藏露互用, 方圆并使, 平中寓奇 , 虚实变化, 奇正相生, 疏密得当, 俯仰有姿, 是为
                                                      其精品。
                         蔡廷楷




           Guo Moruo
           Calligraphy in Running Script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Signed Guo Moruo, with 1 artist seal
              ×   cm.       ×       in. ჿ . ௜Ԅ(ૄږ)
           RMB: 600,000-800,000 (2)
           USD: 83,300-111,100 (2)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