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27

弘一早期的书法,曾博采众长,致力于临摹周之猎碣、秦之鼎彝                            布局特别留意,上下左右,留空甚多。”弘一也曾说他的书法“依
             石刻,以及汉魏六朝的造像、墓志等,于《张猛龙碑》、《天发神                           西洋图案画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故朽人所

             谶碑》、《龙门二十品》诸碑更为得力。故其早年书作,多有魏汉                           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斯可矣。” 可见他对章法布置的注
             六朝气息。他出家后的字脱略形迹,戛戛独造,敛神藏锋,拙朴                            重,整齐而不呆笨,于谨严之中饶有恬逸之趣。他自称:“字画、
             平整,笔力聚于毫端,没有一丝践人履迹,那冲淡静远的韵致,                            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摒除,决
             无人企及。弘一法师在论及自己的书法时说:“朽人之字所示者:                           不用心揣摩。”他之所以只着意于章法之匀称而不肯再作其他的
             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弘公书简《与晦庐论艺书》)。因此可以                        “揣摩”,是与体现其高洁的人格,只求德性的精修而不事才艺
             说,弘一法师那平淡无烟火味的书风,是他从风流倜傥的艺术巨                            表露的思想相一致的。这正是弘一作品的法相,蕴藉而有象。诚
             匠,走向弘扬佛法的律学宗师,“繁华历尽归淡寂”的形象写照;                           如叶圣陶曾对弘一法师书法的评价:“就全幅看,好比一堂温良

             也是书法足以表现作者的性格,字如其人的典型。                                  谦恭的君子人,不卑不亢,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
             《行书莲池论大器晚成》书录的是莲池大师古语四颂之一。弘一                            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笔都落在最适
             自出家后,对于绘画、音乐诸艺术的放弃,完全是为了专注于道                            当的位置上,不容移动一丝一毫。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使人起
             德上的进修,而对于写字一项,却永远保持着向上的力行精神,                            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候有点儿像小孩子所写的那样天真,
             广施于人,以书会友,而始终乐此不疲。弘一极其重视书法的章                            但是一面是原始的,一面是成熟的,那分别又显然可见。总括以
             法,他认为字之工拙只占十分之四,布局却占十分之六。刘质平                            上的话,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
             曾记叙:“先师所写间距,每幅行数,每行字数,由余预先编排。                           越看越有味。”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