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207
格。溥之外呢?便天才如大千,学画也是从二石开始,逐步上溯, 如此,便是溥心畬在秋天为我们准备的一道明净而回味甘苦的
最终在敦煌与盛唐交响,完成了艺术的溯源。大千也是逆行者。 茶。入眼,让人身心舒畅;回味,更让人思绪良多。
而溥心畬则是顺江而行,是顺路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溥心畬跟
著文人画由宋至清的演化重走了一遍,把中国画一千多年的发展
脉络,顺序的逐帧过眼。逆行者有种“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攀登
精神,过程中是不断的探索;到了溥心畬这里,则更像顺应天时
的自然气象,沿着山路缓步下山,远处的壮阔、近处的细微,都一
览无余。如此施然之路,透着一股从容潇洒的劲头和顺理成章的
自信,驾驭画史里记载的那些点染勾皴自然能做到心里有数,如
驱臂使。
说完画,再说八页诗文,里面有这道茶的回味,滋味大约是甘
苦。可能溥儒的诗,才是最合适这个人的代言。
溥心畬是豁达的,因为他放下了身为“亲贵皇族”所拥有过的最
大物质。辛亥以后,他再没出过仕,不钻营官场,也不经营名声。
他住过王府,也住过古庙,去台以后居所更难谈华厦,倒也住的
安然。他的学生回忆,溥心畬生前不悉世事,不知用钱,饮食抽烟
便有就行,从不问价值几何,精食粗食皆可,惟吃相不佳。说他懂
得放下,是确实的。
可都能放得下吗?他穿了一辈子的旧式长衫,写字作画甚至家书
信札都只用干支年款,从不用民国纪年。总统夫人欲从他学画,
因不肯依溥氏坚持行旧制叩首拜师礼,最终只能作罢。“旧王
孙”这方小印钤盖了无数遍,跟了他一辈子。
我想在溥心畬的脑海里,“故国”与“中华”的概念重合。“潮落
渔人少,烽烟戌卒尊”是对边塞将士的遥念,“列郡传烽火,天涯路
不通”是对故土难回的惆怅,“才闻失旅顺,已报割台湾”是忆昔日
不堪之局面,至今时也难以消解的愤恨!字句中,都是溥心畬一
路走来的斑驳心境,充满了他放不下的故国之思。这无关乎政治
属性上的气节,更多的是文化属性上的执着。这种文化上的自持
让溥心畬欣然领“旧王孙”之名而无自欺的意味,这就是独属于
他的忠于传统之路的心念执着。
溥心畬在乌来山中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