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206

溥儒的一盏茶




           读《为剑飞先生书近作廿首并自作诗意画》有感






           如果要选一种饮品代表中国,那一定是茶。                                    《南游集》上卷,《万佛庵》一首则收录于《南游集》下卷。同时,
                                                                  在下卷的序列中《万佛庵》列于《己亥中秋》( 1959年)之后。综合
           中国人喝茶的方式经历过三次演变。唐、五代的主流饮茶方式                            “属写近作”之言和山水画风,以及诗作写成时间,我们或可大
           是煮茶法,煮好一杯茶,要经烤、碾、筛、三沸方可完成,煮的时                          略推知《为剑飞先生书近作廿首并自作诗意画》成册时间应不早
           候还要加盐、胡椒等辅佐调料;宋、元主流饮茶的方式是点茶,                           于1959年,属于溥氏很晚年的作品。

           茶碾成末,注汤调膏,再注沸水点成一杯茶;明、清主流的饮茶
           方式是泡茶,这个法子简单的很,不烤不碾,不加佐料,沸水冲泡                          研究溥心畬画的文章有很多,总结起来无外是马夏边角,北宗为
           就是一杯好茶。                                                骨,南宗为肉云云。这么说当然很对,但也无趣的很。浅见来说,
                                                                  他的画最鹤立鸡群的一点,便是“明净”。
           这也是现代中国人喝茶的方式。
                                                                  看这套册子里的画,溥心畬塑造山石树木、茅屋小桥、舟船渔人
           无论是什么茶叶、无论用多少度的水、无论是用盖碗儿还是茶                            全都交代的清楚且淡宕。山石上的那些长短披麻、大小斧劈,物

           壶、无论最终的茶汤颜色是深是浅,最终摆在你面前的一定是明                           象上敷染的那些干净的彩墨,每棵树上点线穿插出来的枝杈树
           净、透亮的一道茶。这茶看起来素净,但你闻香或清冽或甜蜜,                           叶……半尺画面上的每一处景物都配合的条理清楚,不偷一笔
           入口或微苦或甜醇,回甘或绵长或猛烈,百转千还,滋味万千。                           的懒,也绝不养墨猪,墨与色干净透亮的像是冬天刚刚结冰的水
                                                                  面,没有杂质,素质如兰。
           看去的明净,却包裹了万千复杂的味感。这是中国茶的魅力。
                                                                  这就是“明净”。它不仅仅指画面的清亮通透,也指每个技法使
           即将在本季秋拍大观夜场中亮相的一套《为剑飞先生书近作廿                            出来的适时得宜。它们顺溜不拧巴,按溥心畬的计划妥帖的咬合
           首并自作诗意画》,便是溥心畬为我们奉上的一道好茶。                              在一起,像是一组完美的齿轮,运转的干净利索。



           这套诗画册一共二十四页,每页仅半尺见方,是坊间最爱的溥氏                           这种让人身心舒畅的明净,以我来看,在近现代画坛的范畴里,
           “小画”。画有十六页,都画在绢上,一页纯水墨,其余十五页均                          独为溥心畬所有。
           为设色浅绛的小青绿山水,每页上均有溥儒行书题写的自作五言
           诗句;写在金笺上的书法有八页,五言诗十一首,七言诗九首,计                          可能也只有溥心畬能有。
           廿首。
                                                                  溥氏学画的经历与他同时代的所有画家都不同。通俗来说,溥心
           此册未署年款,溥心畬在诗页最后只说了“剑飞大雅属写近作”。                          畬不是科班出身,学画并无师承,因自幼受恭王府蓄藏名贵珍品

           溥氏以诗自傲,他把自己作诗的能力排在技能榜的第二顺位,                            熏陶,熟稔前人笔墨,故不曾以《芥子园画谱》开蒙,而是以临摹
           一生作诗很多,亦曾数次集结。其中集结最晚的是三卷《寒玉堂                           家藏古画起手。最早得力于一卷无款宋人山水,以此卷奠基,旁
           诗》,溥儒对这套诗册极为重视,逝世前数月在病中亦积极整                            通其它山水创作,后又研临马、夏,亦有唐寅、文徴明面貌,再后
           理,以望看到诗册付梓出版,却最终未能如愿。                                  又润以南宗之笔,骨肉丰腴。


           《寒玉堂诗》包括《西山集》一卷,《南游集》两卷,检本套诗画                          你看,溥学画的经历跟常人由近及古的路径不一样,而是起手点
           册中所录廿首诗,《江夜》、《忆昔》、《乌来山中》等九首收录于                         就是宋,然后到元,到明,到清,直到融会贯通,有了自己的风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