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 近现代
P. 162
1934年仲秋, 张大千与张善孖从北平坐火车赴西岳华山游历, 遍登华山五峰, 四处探幽索奇,“遥遥呼玉女, 步步
踏莲花。 ” , 盘桓十数日, 写生作画, 吟啸赋诗。 初访华岳之旅, 华山奇景令大千荡胸生层云, 填下 《苍龙岭》 、《莲
花峰》 、《华山云海》 词:“到此欲骄日月 , 回头又失蓬莱, 西风吹逐井莲开 , 何处长安尘壒? 雪下玉龙游戏, 月中青
女徘徊。 此时忆着锦江来, 今古纷纭玉垒” 。
三十年代中期以后, 大千没骨山水达到顶峰。 论笔墨渊源, 题款上称取法古贤, 袭自张僧繇、 杨昇或王晋卿。 实多
有参考董其昌 《峒关蒲雪图》 , 得以上溯古人没骨山水法之钥匙。《巫峡清秋》 、《华山云海》 、《黄山松云》 皆是
如此呈现。 本幅取杜甫 “有时自发钟磬响, 落日更见渔樵人 ” 诗意,“仿僧繇笔” 托古之辞。 入景青绿山水, 虚实交
融。 丛树掩映之下 , 屋舍俨然于山侧, 以虹桥跨越江渚, 将视线引入远岸。 赭红碧翠皴染的峰峦昂首于其中, 渔樵
相逢问对, 这一经典对话, 将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揭示出世界的终极奥义。“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
谈中” 。 大千以生花妙笔烘染气氛, 正是一派变幻无端的人间仙境。 画面既注重整体效果, 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
精描细写, 红绿重彩,富丽堂皇却无沾世俗韵,装饰性与艺术性并重,系为大千没骨山水的典范之作。
《渔樵问答》 出自名门, 并有多方出版著录。 现藏家于1993年直接得自***之女公子章诒和。 ***身兼民盟中央副主
席、 交通部长、《光明日报》 社社长等职。 50年代初, 从香港迁回北京, ***一家住在东吉祥胡同10号 , 沈 钧儒、 储
安平、 ***、 周新民、 吴晗及柳亚子、 齐白石、 梅兰芳、 马连良等人都是章家的座上贵宾。 热心艺事, 收藏字画古玩
是他们共同的兴趣所在。 章诒和回忆说 《渔樵问答》 是父亲的心爱之物, 常悬挂此图, 静坐凝视。“大千先生这件
没骨青绿山水, 画法极少 , 故珍贵, 从前一直在我家收藏, 张悬” 。 在特殊时期, 此物曾寄存于故宫博物院。 80
年代返还后, 为筹建父亲的基金会, 才在1992年底将其转让出去。 章诒和曾向潘素学画。 潘素的金碧青绿尤为超
群。 张大千曾称赞她 “神韵高古, 直逼唐人, 谓为杨昇可也, 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