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P. 181
山萧寺图》、王蒙《听雨楼图卷》里就有他的跋文。
鲍仲孚《寄友人诗帖》初由“定甫审定”。“定甫”,即张宝善(1856-1926),定
甫是他的字。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张颂贤(1817 年 -1892)的次子,“张家”第二
代掌门人。贡生,尝捐户部贵州司郎中。发展盐业,并拓展酱菜等系列加工。修建尊
德堂。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晩年定居上海。子张静江(1877-1950),名增澄,自名人杰。
结识孙中山,后捐巨资赞助辛亥革命,孙中山称其为“中华第一奇人”。1907 年,在
新加坡参加同盟会,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1950 年病逝于纽约。其后,该帖归周湘云、
吴普心、王季迁所有。
周湘云(1878-1943),清末民国集“房产大王”、大收藏家为一身的沪上巨贾。身
前家产 8000 万银元,为首富,浙江宁波人。周湘云藏有青铜器、字画、瓷器、田黄石
印章。他的碑帖收藏最负盛名的是唐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铭》、唐怀素的《苦笋帖》、
宋米芾的《向太后挽词》、元赵孟頫手卷、明董其昌《临淳化阁帖十卷》等。画则有
元黄公望的《富春大岭》残卷、元王蒙《春山读书图》等,至于四王、吴、恽之下,
石涛、冬心、新罗之作,更是难以枚举。碑帖收藏方面,则几乎全是端方的旧藏。
吴普心(1897-1987)号庭香,江苏南通人。生性儒雅,耽于古玩字画之鉴藏玩赏,
兼之供职银行界,可谓“好古而有力者”。青年时代曾在东北谋生,其时东北遭逢连
年战乱,溥仪所携带出宫之名贵文玩书画多有散佚,吴氏乃挟其资财广为收蓄,累积
既厚,遂成民国一代收藏巨擘。1949 年后迁居台湾,其人后半生之交游行止及收藏故
实不为常人知悉。经他收藏的书画有许多已归藏各大博物馆。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
术馆中国文物的代表藏品,米芾的《留简帖》、《岁丰帖》、《逃暑帖》,就是 30 多
年前从吴普心的藏品中征集的。2003 年上海博物馆斥资 450 万美元从美国人安思远手中
购回的宋拓本《淳化阁帖》,在安思远之前曾经就是吴普心珍藏了 60 年之久的稀世之宝。
王季迁(1906-2003),少年时代即随苏州名家顾麟士学习书画,后到上海东吴大学
进修法律,得见收藏家吴湖帆并拜其门下,尽览他与庞莱臣的藏品。“文物南迁”时,
随吴湖帆鉴查故宫藏品,从此兴起收藏古物的愿望。1940 年曾赴美国考察各大博物馆中,
中国书画的收藏情况,并于 1949 年定居纽约。除了致力于向海外推广中国书画的研究
与鉴赏外,他常到各大学及博物馆访问、教学。还尽其能力所及,对流散域外的书画
与文物,“无不尽量收购”。最为著名的如五代时的《唐宫乞巧图》,董源的《溪岸
图》以及北宋时期武宗元的《朝元仗仙图》等都是很难遇见的名迹,被王氏称为是“意
想不到的获得”。
宋元名迹流传至今,稀如星凤,此帖历经七百余年,完好无损,且为近代几位鉴
藏家鉴藏,实属难得,至可宝之。